重尋近代中國

宗藩體製解體代價巨大

字體:16+-

中國在1860年之後確實麵對需要發展的壓力。但是這種發展在國際上,在遠東,在東亞,究竟是一種什麽樣的功能?我覺得當時中國的選擇是巨大錯誤。而且這個錯誤影響了中國曆史進程和文明進程。為什麽這麽講?這關係到中國的文明和文化版圖。中國文明為什麽可以從一個小地方不斷向外走?中國文明在幾千年當中,從黃河附近不斷向外擴張,它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就是孔子的一句話——以夏化夷。這是什麽意思?就是以夏文明作為核心價值觀,因為這是一種很高尚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影響周邊的蠻夷,這就會讓周邊的蠻族內附。不是去征服他們,而是讓他們慢慢產生想加入我們的想法。所以說,中國的文化版圖、政治邊疆在這幾千年當中是這樣慢慢擴大的。

但是到了1860年之後,中國就中斷了這樣的進程,為什麽?因為中國突然發現,我的問題太緊迫了,發展壓力太大了,所以就隻管自己的事,別的事情都不管了。中國就此喪失了之前的王道主義立場。

1871年,琉球王國開始麵對日本發展的壓力。日本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到了1871年才4年的時間,就開始向琉球施壓說,你是不是要改變一下主子?不要再跟隨大清國了。琉球拒絕了日本的要求,他們說,你們才有多長時間的曆史?我們跟著大清,因為它是個文明古國,倚著這座靠山比倚靠日本強多了。所以琉球國王就派了使節——琉球在北京的留學生請求中國政府向日本人喊話,他們認為隻要清政府向日本喊話,日本一定就會害怕。本來宗藩國家中的宗主國的責任就是這樣的,而大清做出的決定是你們還是直接與日本人談判解決吧!琉球就這樣在幾年後被日本慢慢吞並掉了,變成了現在的衝繩縣。這是19世紀70年代的事情,琉球的丟失就是中國宗藩體製解體的開始,也就是洋務運動給中國外交帶來的巨大代價。而這一點影響了後來的一係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