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迷上摊蛋饼。
几个鸡蛋,少量面粉,些许葱花,加盐、味精、水,搅拌均匀。起热油锅,徐徐往锅内倒进面糊,把握火候,盯着它成型,再及时翻面;等另一面也成型,果断关火,饼成了。
一张好的蛋饼,软硬适中,香气四溢,表皮是脆的,微微焦黄,脆却不糊。单单吃饼,或夹青菜、培根、榨菜丝,刷点辣酱,味道都不错。
做一张完美的蛋饼,一段时间内,成为我的追求。别人眼里,蛋饼做起来简单,对我来说,颇不易。因为,我的厨艺在两年前还是零,现在,应对一日三餐没问题,可以吃大米为主的家乡,在基因里,没让我自带“面食密码”。一句话,在和面粉相关的领域,我刚上托班。
一个早晨,我在门口早餐店对该店主打产品蛋饼产生了兴趣。
惊艳只在一瞬间,那是味蕾的觉醒,是行动的展望,是新目标的确定。我放下筷子,举起拳头,暗暗发誓,我要学会摊蛋饼!
买面粉,找视频,做实验,置办设备。
过程中,我不断调整面粉、鸡蛋与水的比例,盐和味精的分量;对比手动用锅、铲子烙饼和用电饼铛压出的饼的异同;我甚至拿笔记录,给饼编号,试图找到配方不一的饼中最优秀者,最符合我口味者,确定后,我决定,以后就按最佳方案执行。
那是第一阶段。
确定方案后,我迎来了第二阶段,我称之为“刷题战术”。
作为在考场上身经百战的一代,面对所有未知又想达成目标的事儿,我的致胜法宝一直是练习,持续、刻意、不厌其烦地练习。
摊饼,让我发怵的有三个因素,火候、对何时成型的判断,以及将饼翻面的速度。
我每天起码摊四张饼,发生过饼呈焦糊状,只能弃之的情况,也发生过操之过急,未等蛋液凝固,铲子已伸出的情况。果然,饼提前破了,味道无碍,造型一言难尽。
一天早上,天蒙蒙亮,我看了一眼钟,整六点。一旦醒了,根本睡不着,我索性起床。我从冰箱拿出鸡蛋、虾米和肉松,再去找葱和面粉,对,六点,我便开始练习摊饼了,饼的内容因技术的熟练,在修正、改良的过程中,我能随时加点新意和创意了。
六点半,我将蛋饼们盛在碟子里,看圆碟与圆饼成同心圆,我抬手擦擦汗,为自己的勤奋、耐心自我感动。
我自觉,终于练成了!
几天后,同学带女儿点点来我家做客,点点刚上初中,因一件小事,在我家闹起脾气,她不依不饶,痛哭流涕,嚎啕十几分钟,其他人等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稍后,点点爆出郁闷的真实原因,“上初中后,学习怎么这么难啊!小学的数学题,我看一眼就会,现在看好几眼也没思路,有的根本不可能会,我可怎么办啊!”
我和点点妈对视一眼,点点继续抽噎。翻来覆去,喋喋不休,关键词围绕着“难”“压力”“没有解决方案”。
点点妈苦口婆心,从不适应新环境、新学习方式,一切都是正常的,到勤学苦练是根本,再到找找原因、逐个攻破难关是办法,多个方面开导点点,点点依旧想不开,小姑娘着迷于自己的逻辑,“我能不能不努力还是第一名?我为什么要努力?大家能不能不要这么‘卷’,都不努力?”
我和点点妈相视一笑。
很多年前,我们和点点想法相似,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只想“躺赢”。
午饭时分,主食除了米饭,我还摊了几张蛋饼。
“好吃吗?”我问点点。
“不错!”伤心没有耽误进食,点点咬着蛋饼,夹着排骨,喝着鸡汤,眼睛红肿,大快朵颐。
“阿姨上个月还不会做蛋饼。”我掰着饼,小块小块塞进嘴里。
“这一个月,我妈一天起码摊四张饼,我连吃一个星期,每天两张,我都腻了!我说,你不是练饼,是练我!”我娃洛洛控诉着。
一桌人爆笑。
“可你现在,蛋饼做得很好啊,一点看不出以前完全不会!”点点眨巴眼。
“因为我把做蛋饼当成一个目标,就会努力想怎么能完成,拆解动作,研究难点,花力气,一遍遍练习,我不信我学不会,不瞒你说,前几天,我六点就起床练摊饼了。”我给点点妈递了个眼色。
点点妈学生时代是超级学霸,高考时,曾做过我市探花。她举的例子和学习无关,她说起她刚进单位时,做办公室行政工作的经历。
“我不是一个生活能力特别强的人,但是我的工作,我必须要负责。所以,那时候,如果,我带队去某个地方,我就提前去踩点,把要去的地方,要吃的东西,来回的路,全部摸排一遍,把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列出来。这么说吧,如果工作需要,我要请人喝杯咖啡,我要搞清对方的口味、禁忌,如果对方特别讲究,我会先去咖啡厅,点一杯咖啡,自己品尝后,确保无误。”
点点妈的话,把点点和我娃洛洛都惊到了。
“我学游泳和你妈做行政的经历类似。”我接着点点妈的话茬儿。
“怎么说?”两个孩子异口同声问。
“我知道我不擅长运动,但我知道怎么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我不擅长,所以,我要请一对一的教练;我不擅长,所以我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别人学一个星期能会,我学一个月还不行吗?别人一个月能练得如水中飞鱼,我不行,那我练半年不行吗?别人学会后,过很久,仍不会生疏,我不行,我学会后,我每天都去练,直到游刃有余。”
“我妈练车也是!”点点的谈兴被勾起。
对,我了解点点妈,她没什么方向感,还是“手残党”。她在驾校考试时,笔试一百分,后面的考试费了老鼻子劲才通过,之后,她请了陪练,来来回回在最经常使用的几条路线上练习,直到自己认为万无一失、技术精湛。
“对!”洛洛加入讨论,他是小学六年级生,练习棒球已五年,是业余选手中专业级的,他举例很难不从棒球出发,“想在赛场拿到好成绩,聪明重要,训练更重要,不训练,体能跟不上,不训练,动作不标准、不到位,我们在赛场,一眼就能看出谁练得多,谁练得少,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虽然,我很适合棒球运动,还是不敢偷懒。”
“所以你们这样轮番‘轰炸’我,”点点是个聪慧的少女,她警惕地看着我们,“是为了让我在数学学习上,不放弃,不停刷题?”
“古代有位大哲学家,叫王阳明,他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数学也好,棒球也罢,做行政、练车、游泳、摊蛋饼,包括我的职业,写作,我每天都要写,持续练习,都只是人要在事上磨的那一件事。你一旦磨出来了,必有收获。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挑战,你更知道该怎么磨,怎么达到目标。有时候,我会刻意去找一件事磨,在挑战中,获得快乐,感受到精进,体验到从不会到会,学习的成就感。”
一顿饭即将结束,蛋饼吃完,盘子见底了。
我去卧室拿出一对新购得的牛角刮痧板,展示给他们看,这是我最新的挑战,对着视频和书学刮痧。
“你能学得会吗?”洛洛质疑。
“学习是一种能力,我们都知道学习的奥秘。”点点妈说。
“我们总有擅长的事儿,不需努力,便可拿到好成绩。总有不擅长、感兴趣或必须做的事儿,通过努力,通过练习,通过掌握基本的规律,能拿到中等分数。人生就是一张接着一张的蛋饼,我能练好蛋饼,我肯定能学会刮痧。”我自信满满。
“学会了,可以给我刮痧吗?”点点问。
“可以,等你数学成绩提高。”我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