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才能高效成长

考试之前的准备

字体:16+-

我们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在毕业后准备在职考试的一些经验。

格式化大脑,重装考试系统

格式化大脑,并切换成考试模式。这是考试前最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对于边工作边应对考试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以我自己来说,备考过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其一是由于工作性质无法完全脱身工作,我自己的时间被切割得非常碎片化,甚至就在练习真题的时候也无法找到一个完整的答卷时间。没有连续的时间做题,所以我只能主动计时,保证几个时间片段加起来和考试要求的时间一样。

其二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的思考方式对于考试来讲都是“错误”的,特别是考试中写作的部分。日常的写作方式与考试时的写作方式完全不一样。日常写作的目的以传播效果为核心,文章可读性、情绪价值传递等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应试作文则需要在特定的框架下按照特定的写作方式来完成。我们在考试中写作最重要的目的是接近得分点,不需要太多的主观思维发散,也不需要深度挖掘。对于阅读理解来讲,我平时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各类文章,就很容易对作者的想法产生过度理解。这就是日常与考试思维方式的矛盾之处。

在考试前,我几乎把一半的复习时间都用在与自己日常的思维方式做斗争上,把它扭转成考试思维。当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切换时,大脑会变得非常混乱。我们都知道,在自动化思维下做出的反应是最快的,一旦考试思维成为自动化思维,解题的速率和正确率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那怎么样才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将自己调整成适合考试的状态呢?考前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清空大脑,暂时清除掉那些会对考试造成干扰的事情,也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在考前都不要去做了。然后,我们再给大脑重装一个考试系统,即把思维调整成适合考试答题的模式。在练习时,如果出现与考试试卷答案解题思路不一样的情况,千万不能固执己见,要使用考试试卷答案采用的思维方式。

分配更多的时间给“性价比”高的科目

我们的复习时间要多分配给“性价比”高的科目。这里面的性价比指的是复习的分数回报率,也就是说,投入相同的时间,哪个科目分数提升快就重点复习哪一科,不要在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浪费时间。

就拿我来说,由于我思维方式的原因,写作分数总是忽高忽低。对于我来说它就属于“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科目。于是,在复习的时候我会多花一些时间来研究应试写作这个部分的具体“套路”,找出导致分数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总而言之,就是多花时间在“性价比”高的科目上。

以真题为主,以错题为辅

一般市面上都会有铺天盖地的模拟题摆在我们面前。很多模拟题的命题人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或者对真题了解不够,往往会把一些冷门的考点放在题目中。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当成复习重点,实际上就偏离了考试真正想要考查的内容。所以在考试前复习的时候,我们要多做真题。

在做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总在同样的几个考点上犯错误。这说明我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经过归类以后,我就能把自己不擅长的题和知识点总结出来。之后,只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自己的薄弱点就行了,没必要一直做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题。

放平心态,最坏的结果也没什么

我曾经历过考研失败的挫折。也正因为这个挫折,我意外获得了一些其他的机遇,而且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并非认为考研无用或者读书无用,只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说明,我们在心态上一定要放松,相信一切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

尽量不留遗憾,但你不要相信一次考试就能左右你今后的命运。努力或者上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某个时间节点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也没有重要到可以决定命运的程度。也许现还有遗憾,但来日方长,总有一天遗憾会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