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看印度

第六章 “雙城記”:孟買與加爾各答002

字體:16+-

因此送飯盒現象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印度的“麵子文化”,這種高效率、低成本的模式成就了這一社會現象。

“達巴瓦拉”是如何做到這種高效的呢?說出來其實跟我們現代物流的流程非常相似,所謂飯盒從家到公司會經過五個人之手,指的是整個運送過程被分解成了五個環節,而且由於客戶是固定的,省卻了尋址、聯絡的麻煩,比收發快遞要更容易:

1. 收件——負責這一片區的小哥上門到客戶家中取飯盒;

2. 收件分揀——把飯盒集中到集散地之後,根據目的地進行分揀,確定送到哪一個城鐵站;

3. 運輸——通過城鐵來運輸飯盒,那個時段的城鐵會把最後一節車廂專門留給“達巴瓦拉”;

4. 派送分揀——到了大站之後,再次根據目的地分揀;

5. 派送——由負責該片區的送飯盒的人完成“最後一公裏”的配送。

“達巴瓦拉”成功的關鍵在於有一套自己的地址編碼係統,隻需要掌握讀碼方式,就算是文盲也能知道要把飯盒送去哪兒;另外隻要編碼正確,飯盒就不會送錯,每一個會讀碼的經手人都自帶糾錯功能。“達巴瓦拉”大部分都是老鄉,來自浦那(Pune)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平均受教育年限為八年。要入行的話得自備兩輛自行車(一輛備用)、一個裝飯盒的板條箱、一套白色製服(Kurta)、一頂尼赫魯小帽(Topi),另外還得交3萬盧比入工會費,從而簽訂一紙終身的合同。所以你會發現很多“達巴瓦拉”年事已高,他們幹這行幹了一輩子。

說來諷刺,“達巴瓦拉”配送係統之所以能夠準時,恰恰是因為物流方式的落後,有哪個快遞公司會用城鐵、自行車甚至步行作為主要運輸方式呢?然而這種方式恰恰非常適應孟買擁堵的城市地麵交通狀況。孟買的城鐵是一種輕軌和火車的混合體,是孟買特有的公共交通,相當於把火車當作輕軌來運營,車廂設計類似輕軌,車站都在地麵層,方便了板條箱的運輸。如今孟買新建的地鐵輕軌係統(Navi Mumbai Metro)就無法運輸這種板條箱,這決定了“達巴瓦拉”的模式不太可能複製到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個城市——有需求的城市沒有城鐵,有城鐵的城市沒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