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读书笔记

《行为心理学》[美]约翰·华生

字体:16+-

心智之争往往是妄加揣测碰运气,而消费者的行为,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直接观测和把握

超级符号是运用集体潜意识的方法,是心智。但华与华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为主义的。基于心智、潜意识的心理学是唯心主义,而行为心理学是唯物主义的,只研究刺激信号和行为反射,对心智不仅不关心,甚至加以否定。巴甫洛夫说:“一切都是假的,只有肌肉和腺体的反射是真的。”我不是心理学家,学力不足以评判孰是孰非,但是二者对我都有用。总的来说,运用潜意识和心智是高超的艺术,不是肉眼凡胎的常人可及,但是行为观察和测量则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做的。华与华在词语和符号两大核心技术之外,将“持续改善”称为华与华第三大核心技术,就是因为它是行为主义的。从今天的趋势来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百分之百的行为主义,所以,将华与华方法的算法程序化、智能化,就是我们未来十年的研发方向。理解行为主义对华与华的客户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心智之争往往是妄加揣测碰运气,而消费者的行为,只要肯下苦功,能无我,就能直接观测和把握。

人们很难忘却童年时代,总希望可以保留童年时代支配父母的那种记忆

每个人都想成为国王和王后,过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专人伺候,吃最好的食物,住最好的房子,满足更多欲望,而这些东西很大一部分是童年时代能享受到的。所以,人们很难忘却童年时代,总希望可以保留童年时代支配父母的那种记忆。

那些被称为“遗传”的素质,大都是在摇篮期就接受了训练

没有“天赋”这回事,人们认为是天赋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刺激条件而形成的反应。而那些被称为“遗传”的素质,大都是在摇篮期就接受了训练。

行为心理学家通过刺激—反射的方程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积累刺激—反射的数据资料,建立刺激源数据

行为心理学家通过刺激—反射的方程式来解决社会问题,积累刺激—反射的数据资料,建立刺激源数据。华生的SR理论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完全是以刺激与反应的术语进行解释的。他不考虑有机体的内部状态,认为这一部分是不实际的。华生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遗传对刺激做出的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射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射。他提出学习的基本规律:探寻有效刺激,刺激可以被替代,反射也可以被替代。华生的理论源头是巴甫洛夫。不过,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华生用婴儿做实验。20世纪 40年代,维纳在此基础上思考:既然这刺激—反射在有机体里有,能不能抽离出来放进机器里呢?他就提出了机器学习和机器繁殖的理论,成为“信息时代之父”,奠定了今天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他们都否定弗洛伊德。不过,华与华方法从运用潜意识的超级符号开始,结合“丰田生产方式”的持续改善。我想大野耐一也是个百分之百的行为主义者。王阳明呢?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他也是偏行为主义的。知行合一是行为主义,致良知则是要把被环境混乱刺激习来的混乱反射,回复原初的刺激反射。

研究行为主义对华与华来说有重要意义

华生1908年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心理系主任,1915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21年进入智威汤逊广告公司,1924年任副总裁。他是行为主义奠基人,也可以说是史上最有学问的广告人。研究行为主义对华与华来说有三大意义:一来它本身是强有力的理论工具,可以指导我们的创作和管理;二来是说服客户接受华与华方案的理论武器,一切以消费者的行为反射为决策依据;三来行为主义就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营销的未来。对巴甫洛夫、华生、维纳和斯金纳的思想,都要进行系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