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西拉姆·多多遊行人間三部曲

這裏還有我們

字體:16+-

我們不是智慧的老人,我們是**的孩子。

國辰:

雜誌書最後定名《我們》我覺得挺好的,樸實又聚眾。但這個“我們”到底會是誰呢?

“有一種人,越是在風雨如晦的時候,心靈越是寧靜。他能穿透所有的混亂和顛倒,找到最核心的價值,然後就篤定地堅持。”

在從拉薩飛往北京的飛機上,讀到龍應台先生《大江大海》一書裏的這一句話。穿過稀薄的空氣與暴烈的陽光,它重重地擊中了我,它為我三個多月以來的思考一錘定音——《我們》,就要做這一種人。

當下的中國社會,既清流曲折,亦有濁流洄繞;既生機盎然,亦有腐敗枯朽;既源源創造,亦有過度消耗;既大夢初醒,亦有虛妄再造;既佛光普照,亦有魔王圈套。這種種外相下的實相是什麽?這種種因緣之後的因果是什麽?我們還不知道。

但是我們相信,一切的集體現象,都有著個體的淵源,個人的業力決定了社會的共業,個體意誌影響了集體意識。

我們相信,隻要勇敢而堅定地走向自己的深處,就能到達一切人的所來之處,照見一切人的本來麵目。

我們相信,所謂本來麵目,就是人的基本良善。我們相信光明,相信光明一直都在。

所以我們決定,從個體生命體驗與實證出發,用出發的決心與意誌回歸,回歸心靈的原鄉。

要想穿透所有的混亂與顛倒,回到那個無須造作的、正常而圓滿的狀態,我們卻要先做很多很多,無法一一陳述,甚至無法一一了解。但是我們決定不做的有:

我們不以自己為標準而批判他人,我們不試圖建立唯一標準,而寧願相信一心一世界,尊重多元,尊重異己。

我們不因清醒而憤怒,我們寧願因為清醒而悲憫,因為真正的清醒不是看到世間的亂象,而是看到世人的迷茫與覺醒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