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條件養育

遠離威脅

字體:16+-

停止做那些隱約而無意地讓孩子感受到“必須贏得我們的認可”的事情真不容易。不過諷刺的是,有些家長發現放棄那些壓迫性的、以愛為杠杆迫使孩子服從的養育行為會更難。依賴懲罰(包括“暫停”及其他形式“愛的收回”)和獎勵(包括正麵強化)會讓孩子更不容易體會到被無條件地愛。

然而,鑒於第六章闡述的諸多理由,要踢開這些養育習慣非常困難。就像曾經吸煙的人必須時刻忍住自己再次點煙的衝動一樣,我們始終容易受到“有條件養育”的牽引,或者落入“賄賂和威脅用起來很方便”的陷阱。隱藏在這些養育技巧之下的各種行為主義假設更是充滿**性。我也時不時地產生懷疑,我的孩子是否會將我無條件愛的表達視為對他們不良行為的獎勵。

當然,我是明智的。正如我所指出的,我的個人經驗肯定了我對模範家長的觀察心得:懲罰和獎勵既不可取,也無必要。然而在承認這一點以前,許多人都會問“用什麽取而代之呢?”這問題遠比看起來複雜,因為沒有某種具體措施可以替代懲罰和獎勵。我的建議是:在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一種完全不同的互動形式。換句話說,這個“取代辦法”並不是某種具體的養育技巧,而是包含本書後半部分所有討論的內容。

或許你已經注意到,許多育兒書籍中提到的訓育建議都是在教你如何更有效地支配懲罰和獎勵,而目標就是迫使孩子退讓和放棄。我一直在想前幾天我在超市裏聽到一位母親向孩子咆哮:“如果你還想再來超市,就安靜下來!”(不用說,她自己的語調根本不安靜。)我想到,典型的育兒專家會在一番解釋之後指出這種威脅是愚蠢的。首先,“不再被帶到超市”嚇唬不住大多數孩子;其次,即使能嚇住孩子,母親也無法做到堅持到底,禁止孩子來超市,尤其是低齡兒童不能獨自在家,有時你必須帶著他們,無論你是否樂意。因此,借用專家的話:隻能發那些你真可以實現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