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小史

閔茶明末甲天下

字體:16+-

閔汶水與唐代茶道大家常伯熊一樣,述而不作,都是被茶史嚴重忽略掉的,且對茶藝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的一代巨匠。

元代茶的揉撚工藝的誕生與明初廢團改散的綜合推動,使得散茶大興於天下,尤其是在張源壺泡法的影響及明末紫砂壺在江南地區的熱崇下,紫砂壺的設計,又迎合了文人自斟自飲的飲茶風尚,很快便從民生日用中脫穎而出,以其砂粗質古、氣韻幽野、妙不可思、可堪把玩清供,更加深入人心,用者日眾。

從唐代陸羽《茶經》煎茶的“為飲最宜精”,到宋徽宗《大觀茶論》點茶的“采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從明代朱權《茶譜》的“汲清泉而烹活火”,“崇新改易,自成一家。”到黃龍德的《茶說》之論:“若今時姑蘇之錫注,時大彬之砂壺,汴梁之湯銚,湘妃竹之茶灶,宣成窯之茶盞,高人詞客,賢士大夫,莫不為之珍重,即唐宋以來,茶具之精,未必有如斯之雅致。”數百年來,烹茶之法,從炙茶、搗茶、碾茶、羅茶、置器、擇水、選炭、取火、候湯、烹茶、釃茶、品茶等,其技法不可謂不完備;茶器不可謂不精良;茶灶疏煙,遊心幽棲,不可謂不閑雅清致;灌漱徐啜、甘津潮舌,品飲不可謂不細膩有方;那麽,為什麽此前的文人飲茶方式,不能稱之為工夫茶呢?首先,是因為文人雅士對茶的追求,仍關乎著自己的心靈與品行,還很純粹,其對茶與茶器的追逐及泡茶技法,還沒有世俗化、商品化的影子出現;其次,是彼時的茶器,尚未真正實現小型化。當茶日趨商品化,當茶器漸漸標簽化,當泡茶、品茶逐漸功利化,工夫茶的雛形,就隨時會躍然而出了。

子冶石瓢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藏

在中國飲茶史上,最早推動茶器小型化、品茶趨於精細化的啟蒙者,究竟是誰呢?他就是明代萬曆年間,在江南“以湯社主風雅”的茶道大家閔汶水。閔汶水與唐代茶道大家常伯熊一樣,述而不作,都是被茶史嚴重忽略掉的,且對茶藝發展有著巨大貢獻的一代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