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裏的早期中國

10 甲骨周祭譜【殷商世係】

字體:16+-

考古發現的這份商王世係表,顛覆和增補了《史記》的記載

河南安陽文字博物館保存的甲骨文真品

目前流傳下來記錄夏朝的文獻最早隻在周朝,所以關於夏朝的存在一直有爭議。但商朝卻是明白無誤的存在,這自然要歸功於商代甲骨文的發現。當然,與商代甲骨文同期的還有金文、陶文等文字。不過它們記錄的信息遠不如甲骨文多,所以重要性也就頗不如後者。那麽,甲骨文到底是如何證明商朝存在的呢?這就要從甲骨文的發現說起了。

商代文字的發現大概始於宋代,張掄在《紹興內府古器評》收錄了一件“祖辛尊”,他認為這就是商王祖辛之物。不過整體來看,20世紀以前的文字資料,能夠確信出自商代的非常少,更不能形成一個完整反映商文明的文字體係。這樣一來,商朝的曆史就始終是霧裏看花。

1899年,山東濰縣古董商人範維卿從河南安陽小屯村收購了一批中藥材“龍骨”,帶到京城請時任清朝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鑒定。王懿榮敏銳發現上麵刻畫的符號很像是一種古文字,於是開始以重金收購。他對甲骨文有意識的搜集保存工作,使他成為“甲骨文第一人”。

1903年,劉鶚作了第一部甲骨著錄——《鐵雲藏龜》,他在《鐵雲藏龜》的自序中明確指出這是“殷人刀筆文字”。“龍骨”作為一種文物資料也開始廣為人知。1904年,孫詒讓對《鐵雲藏龜》文字進行釋讀分類,並寫下了第一部甲骨文分類研究的著作——《契文舉例》。

孫詒讓之後,又有大名鼎鼎的“甲骨四堂”,唐蘭稱“雪堂(羅振玉)導夫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考史,彥堂(董作賓)區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

首先是“雪堂”羅振玉,他在1908年考察到甲骨確切出土地在安陽小屯,於是派弟弟羅振常去村裏收購,這樣一來既搶救了不少新出甲骨,又對未來殷墟的科學發掘指明了方向。他於1910年作《殷商貞卜文字考》,整理出了十八位殷商先王的名字。1914年又作《殷虛書契考釋》,整理出了二十二位殷商先王和十四位配偶先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