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裏的早期中國

8 上博簡《子羔》【母係社會】

字體:16+-

這件文物說華夏先祖“知母不知父”,究竟暗含著怎樣的文化隱喻?

上博簡《子羔》

孔子與弟子的對話

子羔何許人也?他是孔子弟子高柴。《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他比孔子小三十歲,《孔子家語·弟子解》說小四十歲。高柴也稱子高、子皋、季皋,其人事跡在不少傳世文獻都有記錄。高柴身材矮小,相貌鄙陋,被孔子評價為“柴也愚”。但為人卻仁慈篤孝,“愚”似乎也隻是相對其他弟子資質平常。孔子墮三都時,子路曾推薦子羔為費邑宰;之後,子羔又與子路到衛國任職,子路死於衛太子叛亂,子羔及時脫身回魯。可見其人並非愚笨。

上博簡《子羔》記載的就是孔子與子高的對話,這樣的對話當然不會是實錄,大概是戰國時期子羔後學編寫的。

其中第一段講的是堯舜禪讓的故事,子羔問孔子,舜為什麽可以稱帝,以及堯得到舜是因為舜才能好還是堯德行好。孔子的回答是,因為當時王位傳賢而非傳子,而舜與堯德行一樣好,雖然是普通人的兒子,但卻是受命於天的平民。

第一段與第二段之間缺了一部分相連的文字。接下來就是第二段,子羔問孔子三王興起的原因。

三王出生的方式,在傳世文獻有類似說法。

第一是大禹的出生。根據《子羔》的說法,大禹是其母親觀看伊水懷胎,三年之後劃背而生。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也說過“禹生發於背”,《尚書帝命驗》說其母修己“山行見流星,意感栗然,生姒戎文禹”,《吳越春秋》說其母女“嬉於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姙孕,剖脅而產高密”,這些說法都來自漢代。而更早的《山海經》《天問》說“鯀腹生禹”,竟然是父親所生。

通過《子羔》,我們就知道大禹為母親所生的說法,在先秦時期已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