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

福壽溝千年不澇是假的

字體:16+-

“宋代修造的福壽溝讓贛州古城千年不澇”之說,在中文世界廣泛流傳,大約已有十年之久。此說的常見敘述是:

一條宋朝修建的城市下水道,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仍承擔著贛州近10萬舊城區居民的排汙功能。有專家評價,以現在的自然降水和汙水處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應付,也不會發生內澇,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讚歎。①

這種敘述,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福壽溝究竟是不是宋代人所修,還缺乏證據。

按流行說法,主持修築福壽溝的,是宋神宗時代的官員劉彝。他是一位水利專家,在贛州(當時稱虔州)做官時設計建造了這條先進的城市排水係統。但是,現存宋代史料中,並無劉彝主持修造福壽溝的相關記載。

南宋人曾敏行,著有一部筆記史料《獨醒雜誌》,裏麵記載了劉彝在贛州做地方官時的一大德政:

彝守贛州,城東西瀕江,每春夏水潦入城,民嚐病浸,水退則人多疾死,前後太守莫能治。彝至,乃令城門各造水窗凡十有三間,水至則閉,水退則啟,啟閉以時,水患遂息。②

大意是:贛州這座城市緊鄰江邊。每年春夏,江水上漲後會通過排水口倒灌進城,城中百姓飽受水淹之苦,水退了之後又會有瘟疫。之前的地方官們全都無可奈何。劉彝來了之後,讓人在城門的排水口處造了十三個“水窗”。這種裝置可以做到江水上漲的時候關閉、江水下落的時候開啟。城內的江水倒灌問題,就此得到了解決。

曾敏行出生時,距劉彝去世尚不足三十年。曾是吉水人,吉水與贛州同屬江西,且相距也不遠。他會關注到劉彝在贛州“造水窗”這樁德政,可以說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的這段記載,也很有可信度。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造水窗”,曾敏行並未提及劉彝在贛州還主持修造過“福壽溝”。造福壽溝是一項比造水窗更費金錢和勞力的事情——同治年間僅修繕福壽溝就花了小一年的時間,用掉製錢48萬。若福壽溝確是劉彝所為,曾敏行似乎沒有略過不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