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

子虛烏有的“國粹泄密案”

字體:16+-

“宣紙工藝泄密案”“景泰藍工藝泄密案”與“蠶藥配方泄密案”,號稱改革開放初期的“三大國粹泄密案”,是三十年前曾被媒體熱烈報道和討論過的話題。迄今也仍有許多人信以為真。

比如某本2017年出版的專著如此寫道:

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就曾因為麻痹大意、保密意識不強,而泄露了三大國粹的秘密,以至於‘國寶技術秘密’被他國輕易竊取。一是中國宣紙製造技術泄密。……二是蠶藥製造技術泄密。……三是景泰藍技術泄密。

先說“宣紙工藝泄密案”。此案早在20世紀80年代,即流傳得沸沸揚揚。常見的說法是:

安徽涇縣紙廠生產的宣紙,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981年幾位日商要求參觀在涇縣紙廠幫助下建立起來的一個宣紙廠,並進行技術交流。日商來廠後,第一天聽介紹情況,參觀生產宣紙的全過程;第二天座談;第三天對生產宣紙的全部過程進行了錄像。在參觀和座談中,日商對宣紙生產技術上的問題,詢問甚詳,還索去了某些原料,並以幫助化驗為名用瓶子裝去了造紙用的井水。就這樣,生產宣紙的全部技術,包括原料樣品,都被人家搞去了。①

泄密之說越傳越廣,給安徽涇縣和當地的宣紙廠,造成了巨大壓力。1990年,《文匯報》的記者前往涇縣調查采訪時,發現“凡宣紙廠門口都沒有廠牌,廠牌都靜靜倚靠在廠長辦公室內”,宣紙廠所有的運輸車輛,也都刷掉了廠名標誌。藏起廠牌、刷掉廠名的目的,據說是為了防止外商循著廠牌、廠名,潛入進來偷盜技術。連記者前往宣紙廠采訪,也必須“持有縣保密委員會介紹信才能觀看抄紙、壓榨、焙紙、剪修等後道工序。”

該記者最後得出結論:“正宗的中國宣紙生產技術並沒有泄密,雜誌所披露的‘泄密事件’隻是發生在浙江某一個縣裏。那裏一家生產一般書畫紙(比宣紙低一等級)的廠家,對外商宣稱自己生產的是宣紙。外商打著合作幌子,攝錄了生產過程,便以為取到了真經。”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