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史記

勇敢落寞的王清任

字體:16+-

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30歲的河北玉田人王清任,遊曆至灤州稻地鎮,發現當地正發生嚴重的傳染病,小兒“十死八九”。窮困人家無力置辦棺木,隻得以布袋竹席草草淺埋,卻又遭到野狗扒出撕咬,墳地四周皆是“破腹露髒”。

對醫學深感興趣的王清任,無力阻止這場災疫。他所能做的,隻有每天前往墳地,觀察那些暴露在外、被野狗撕破肚腸的屍體,目的是借此機會弄清楚人體內髒的真實狀況。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多年的醫術修習讓他發現“治國良相,世代皆有;而著書良醫,無一全人”,而良醫的匱乏,又在於他們連最基本的人體髒腑情況都沒有搞清楚——王清任曾尖銳地批評自己的同行們“治病不明髒腑,何異於盲子夜行”。

對這番經曆,王清任自己留下了一段回憶文字:

餘每日壓馬過其地(墳地),未嚐不掩鼻。後因念及古人所以論錯髒腑,皆因未曾親見,遂不避汙穢,每日清晨,赴其義塚,就群兒之露髒者細視之。犬食之餘,大約有腸胃者多,有心肝者少,互相參看,十人之內,看全不過三人。連視十日,大約看全不下三十餘人。始知醫書中所繪髒腑形圖,與人之髒腑全不相合,即件數多寡,亦不相符。①

大意是:自己在墳地裏花了整整十天時間,大約全麵觀察了三十多具屍體,得出的結論是前代醫書中所繪的人體髒腑之圖,與真實情形全然不合,甚至連髒腑數量的多少,都沒弄明白。

讓王清任遺憾的是,因屍體遭野狗啃食,他沒有能夠觀察到完整的“胸中隔膜”。王對這片膜非常感興趣,認為它在人體髒腑中有著“最關緊要”的地位。他很想知道它的位置究竟是“在心下在心上”、它的生長究竟“是斜是正”。

為了補上這樁遺憾,此後的三十餘年間,王清任又三次前往刑場觀察屍體。一次在奉天府,因是女犯“不忍近前”,隻見到了劊子手挖出來的心肝肺。另兩次在京城,一次見到了髒腑,但“膈膜已破”;另一次因被處決者是朝廷重犯,“不能近前”,故皆未能如願。直到道光九年(1829年),王清任才從一位見慣了死屍的前領兵將領處,間接得知了“膈膜”的真實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