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荷風:江戶藝術論

字體:16+-

《北齋漫畫》及此類繪本都是以淺代赭藍或薄墨色配色的單色版畫。如果想看北齋在彩色版畫的手腕,必須看《富嶽三十六景》《諸國瀑布巡禮》《諸國名橋奇覽》《詩歌寫真鏡》等錦繪。這些作品都在文政六年[23]後刊行,不僅是北齋展現山水畫家及配色家技巧的巔峰傑作,還有另外值得關注的兩點,其一是司馬江漢運用西方的透視法,其二是與法國印象派興起的關係,是十分有趣的作品。

這裏姑且先檢閱葛飾北齋的畫家閱曆,他生於寶曆年間,年紀隻比歌麿小七歲。然而,其畫風、筆力卻是在歌麿卒後,也就是文化中期,才展現顯著的進步,當時他已經四十餘歲。他在寬政八年[24]左右,窺知司馬江漢的油畫並透過銅版畫習得荷蘭畫的形式,這時他三十多歲,當時在浮繪及繪本畫了許多名勝風景。後來,文化前期,他專心繪製馬琴及其他作家的稗史、小說類插圖,接著他試著繪製錦繪、折物的版下繪,借著描繪人物、山水的機會,精進他的技巧。再加上文化末年,他在前往名古屋的途中,目睹各國風景,多年的修養至此終於完備。文政六年[25],在他六十多歲時,首度推出《富嶽三十六景》的新嚐試。由此可知,北齋是個大器晚成之人,自稱年屆七十古稀之年,才得知繪畫之事,他的感想可說是意義深遠。

現在試著從《富嶽三十六景》中,舉出《江戶日本橋》一圖,想象該類版畫的全貌。日本橋的圖中央是聳立著擬寶珠[26]的欄杆,隻在圖的下方畫出通行人潮的頭部,左右兩側是並列的倉庫,夾著貨船漂浮的運河,運用西方的透視法,愈遠的事物愈小,兩岸逐漸迫近,到了幾乎要接觸的一點,則是八見橋及外護城河的石牆,從茂密的樹木之間,可見江戶城的天守台。小巧的富士山高聳地浮在天守背後狹長飄逸的雲霞之上(圖的左端)。乍看此圖,即可感受到運用透視法繪成的倉庫及運河的幾何學構圖形成的快感。同時,這股快感在北齋構思的色彩之下,更添幾分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