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读经典(全2册)

(二十)无奈胡林翼

字体:16+-

字:贶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812年

职务:湖北布政使、署巡抚

主要成就:抗击太平军

死亡日期:1864年

1.好岳丈

胡林翼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胡达源曾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直接入翰林院,授编修。后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为四品京堂。正因为此,胡林翼从小受重视,得到了较好的教育,并有不少奇遇。

胡林翼八岁时,他的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他随侍在侧。刚好将赴任川东兵备道的陶澍顺路回老家益阳探亲,一见到胡林翼,就惊叹说:“我找到一位佳婿!”于是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胡林翼。胡林翼十九岁与陶澍的女儿琇姿(字静娟)完婚,二十一岁偕夫人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陶澍是促成嘉道年间经世之学重新活跃的代表人物,办事干达,政声极佳。留居节署一年,胡林翼亲见陶澍兴利除弊措施,深受熏染,“精神殊为一变”。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岳丈公退之余,辄与男长谈。岳丈胸中本极渊博,加以数十年来宦途阅历,上下古今,融会贯通,每及一事,旁证曲引,判断洞中切要,于男进益,非浅鲜焉。”

胡林翼二十五岁考中进士,随即又点了翰林。虽然《大清律》规定,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且要接受降级甚至革职的处分,但狎妓在当时的士人甚至官员中依然非常普遍。相传胡林翼少年科第,风光无限,加之翰林院事情少,老婆不在身边,有一天和善化人周寿昌去了一趟花街柳巷。却不想当晚竟有坊卒来查,周寿昌喝得酒少,一听到门外嘈杂声起,心知不妙,立即跑到厨房换了套佣工装扮,蒙混过关。胡林翼喝得多,反应迟缓,等他慌慌忙忙地爬到床下,坊卒已经破门而入将他拎将出来。在随后辨认身份时,坊卒见他服饰华贵,用了野蛮的招数逼供,但胡林翼苦苦支撑,受尽羞辱,拒不承认自己是翰林,好歹保住了颜面。第二天,胡林翼获得自由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与周寿昌绝交。

后来,有好事者把胡林翼的这类事儿悄悄告诉了陶澍,原以为这位权高位重的岳丈会痛骂女婿,却不想陶澍竟说:“润芝之才,他日勤劳将十倍于我,后此将无暇行乐,此时姑纵之。”意思是说,现在让他玩个够吧,他是干大事儿的人,以后有他忙的。

2.苦家人

陶澍的话后来果然应验了。

负才不羁、挥金如土的胡林翼很有一些道德上为时人诟病的问题,风流案子他虽然侥幸躲过,但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天的江南主试舞弊还是令他受了降职处分。他的父亲被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气得要死,不久便去世了。

胡林翼丁忧起复后,痛定思痛,决定有所作为,可又觉得在京候缺补官机会不大,做地方官也许更能有所建树,于是就凑钱捐了个知府。根据当时的捐例,捐纳为官可以自主择地,胡林翼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发达的地方,挑个肥缺做官。但他是个清高的人,觉得捐纳为官已经蒙羞,不如到边远之地,以示自己和其他买官者截然不同——在给弟弟的信中,他把那些人称为“输金为吏者”,直言不讳地说:“天下官方,日趋于坏。输金为吏者,类皆择其地之善者,以为自肥计。黔,硗瘠之所,边僻之境也,为人所掉首而不顾者。然兄独有取于黔者,诚以黔之官吏尚能奉上以礼不以货,以礼则知自重,不以货则知恤民,而治理庶几可冀。”

也有朋友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他解释说:“某之出,资用皆他人助成之……某初为政此邦,贫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风,而不致负良友厚意。”赴任前,他“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

的确,胡林翼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曾在家书中说:“我必无钱寄归也,莫望莫望,我非无钱,又并非巡抚之无钱,我有钱,须做流传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断不至自谋家计也。”因而,郭嵩焘说他“位巡抚,将兵十年,于家无尺寸之积”。

3.喜任术

胡林翼的父亲胡达源与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为同窗好友。胡林翼与左宗棠又是同年而生,只是胡林翼比左宗棠早生了四个月,两代世交,友情甚厚。可是年岁稍长于左宗棠的胡林翼,早中进士,又早已是陶澍的女婿,而左宗棠后来却成了陶澍的亲家,胡林翼反而要倒过来称左宗棠为“姻丈”。陶澍做两江总督,胡林翼在他任上,遨游于甥馆,认识了林则徐,并请求他老丈人重用。后来林则徐做了云贵总督,胡林翼正好在贵州做知府,于是胡林翼又成了林则徐的属吏。就在这时,胡林翼把左宗棠介绍给林则徐,因此就有了林则徐邀请左宗棠赞襄幕府这一回事。

胡林翼和左宗棠两人情投意合,每次相见,必联床夜话,上下古今,谈个不休。那时的清代,正经过了一个极盛时期转而走下坡路。内有川楚白莲教之乱,外有鸦片战争。虽然在事件平息之后,还能弥补于一时,然而政治上的腐败、民生的憔悴,都是一天深似一天,真可谓危机四伏。于是胡林翼和左宗棠谈话时,常归结到一点,就是怕天下将有大乱。而左宗棠只是个书生,想的是怎样寻找一个深山来避乱。后来张亮基由贵州巡抚调任湖南巡抚,胡林翼就把左宗棠介绍给张亮基。

这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他们两人往日所忧虑的大乱,不幸言中,并且就发生在故乡的大门前,而左宗棠却早已带着家眷亲属深隐在本乡的白水洞,不肯出来。经张亮基的竭诚礼聘,胡林翼责以大义,左宗棠才挺身而出。不久,胡林翼也带兵回乡,授湖北巡抚。于是胡林翼在武昌,左宗棠在长沙,胡林翼在阵前,左宗棠在幕后,左提右挈,在以后的数年之内,据长江上游,和太平军争一日之短长,形成洞庭湖流域一个稳固的局面。

胡林翼知道左宗棠脾气太大,一向不和他抬杠,遇事争执,总是让他三分。但左宗棠却在1852年(咸丰四年)给湘军将领刘蓉写信说:“润之喜任术,善牢笼,吾向谓其不及我者以此,今竟以此加诸我,尤非所堪。”大意是说:“胡林翼喜欢用手腕,擅长笼络人,我一直认为他因此而比不上我,现在竟然认为我也是那样的人,这是我尤其不能忍受的。”

1860年,云南昆明人氏两江总督何桂清去世,这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谁来接替,一时成了众臣聚焦所在。胡林翼当时已是湖北巡府,当时最合适的就是让胡林翼继任两江总督,但胡林翼给湖广总督官文呈奏,请他上奏朝廷给曾国藩一些实权,他不是不能自己写这个奏折,但是胡曾关系之密切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所以胡在努力举荐自己朋友之时,还考虑到避嫌对于他们二人会更有利。再有一个原因就是胡林翼深谙中国纲常中乾纲独断,因此经过这番迂回曲折的举荐后,曾国藩还真的在众臣的推举下就任两江总督。

4.重大局

1856年(咸丰六年),胡林翼任湖北巡抚,手握重兵,朝廷很不放心,特委派官文总督湖广,暗暗监视胡林翼。

当时,正值曾国藩全力进攻太平天国的关键时刻,湖北能否给予全力援助,对于前线奋战的湘军士兵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如果胡林翼和官文闹翻,官文将对湘军在湖北的势力予以处处掣肘。所以,曾国藩写信给胡林翼,让他给官文面子,如果不是事关紧要,一定顺从官文,借其威重之名,方能行己之志。

胡林翼虽然也非常不满官文的种种做法,有心想参劾他,可是一想,即便把他赶走,朝廷必不肯启用一个汉人来坐镇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武昌,新来的总督未必就是个合得来的,还不如和他处理好关系,这样一来更有利于湘军,有利于江南战局。

所以,胡林翼上任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与官文的关系。不过,机会很快就来了。

官文有一个深爱的小妾要过生日,官文为讨她欢心,便广发请柬,通告百僚,说是夫人寿辰。之所以要假托夫人的名义,是因为旧时很讲究名分,小妾虽受官文宠幸,但名分卑下,堂堂官员是不屑于来为一个小妾祝寿的。

到了生日这天,百官来贺,总督府的从官才以实相告。这下大家觉得上当受骗了,一位官员大怒说:“我为朝廷二品大员,岂能屈膝于贱妾裙带之下?”其他大员也继之而骂,准备打道回府。这时胡林翼到了,拉住他问:来了怎么又走?此官说明情况,继续往外走。看着他的背影,胡林翼大赞一声:“好有骨气!”语毕,若无其事地送上寿礼,进入总督府道喜。旁观者本拟一哄而散,但见巡抚犹能屈尊祝寿,大家也自不必拘执小节,遂鱼贯而进。

因为有胡林翼的捧场,官文小妾大大地长了回面子,官文对胡林翼的“救场”也心存感激。

胡林翼深知官文对这小妾言听计从,又嘱咐胡夫人经常邀请这小妾游宴,更禀告太夫人善待她。这小妾也有点才气,会吟诗作对,太夫人与她相处下来,很是喜欢,便认她为义女。从此这小妾以母称呼太夫人,以兄称呼胡林翼,以嫂称呼胡夫人。

既然与总督结上了干亲,事情就好办了。凡湖北吏事、军事,只要觉察到官文有可能会从中作梗,胡林翼就预先告诉太夫人,太夫人再告诉这小妾,小妾则在官文面前说:“胡大哥才识胜你千万倍,凡事让他去办理,决无贻误,你自己落得享清闲。”官文莫不唯命是从。自此,在湖北官场上,事无巨细均取决于胡林翼。胡林翼建一议,出一策,官文从无异词。这些,全有赖于那位小妾的三寸不烂舌之力。

胡林翼与官文相处融洽,合作愉快,竟成为一时之美谈,《清史稿》甚至以“两贤之”溢美胡官二人:官文晚年的建树虽不如从前,但如果不是官文“虚己推诚”,放手让胡林翼去干,胡也无以成就大功业,“世故两贤之”。

咸丰十一年八月,胡林翼在长江边上看到一艘英国兵舰恣肆地鸣着长笛在长江水面纵横驰骋,汽笛长鸣,风驰电掣,所经之处的中国渔船都被巨浪冲翻。此情此景,让胡林翼悲愤异常,一口血从口里喷出,随即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从此肺病日益加重,不久病情迅速恶化,不治而死,年仅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