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读经典(全2册)

(四)大哥:让弟弟安心读书的坚强后盾

字体:16+-

所谓张王李赵遍地刘,说的是这几个姓乃大姓,人多——不光现在人多,历来人就多。李宗吾家也不例外,人丁兴旺:兄弟七人、姊妹二人,李宗吾排行老六,也就是说,他上面有五个哥哥。

李宗吾小时候是个病秧子:六岁落下病根,先是咳嗽然后是哮喘,沾凉就发病,一年到头不离药罐。他跟着关师读书,读几天嗓子就哑,喝几天药,好了;再读,又哑,如此反复。鉴于这种状况,关师闭馆后,他只得在家边勤奋自学边养病。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这些故事,很少有人不知道。李宗吾的勤奋丝毫不亚于匡衡、孙康,只是因为他的家境稍微比人家好一点,还没有到点不起油灯的程度,他勤学上进的故事便很少有人知道,这实在是一大历史冤案。现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在有暖气的屋里安装了壁灯吊灯顶灯、却忙于应酬没有时间看书的人多如牛毛,李宗吾好学的故事于是更有现实意义,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广而告之。

不用说,李宗吾白天是就着日光读书的,这一点和匡衡、孙康没有差别。但晚上,李宗吾读书的方式就比他们明智多了——神龛里的清油灯是长明灯,他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想在桌子上看书的时候,把灯拿下来放桌子上;不想把灯拿来拿去的时候,干脆就靠在神龛旁边看书。

另有一点,李宗吾和匡衡、孙康也完全不同:那两位看的是正经书,能带来“颜如玉”和“黄金屋”,而李宗吾那时候看书却既不为求上进也不为明理,为的只是手里有书心里不慌,不管是冠冕堂皇的圣贤书,还是市井流行的唱本小说,他逮着就看,而且看得津津有味。

很显然,不管李宗吾多么地用功,他要是继续这样放任自流读下去,就算读到老死,也只是富顺自流井一个以耕读传家的农夫。关键时候,有一个决定他命运的人站出来说话了——这个人,就是李宗吾的大哥。

大哥对父亲说:“六弟在家,活路也不做,他既然爱看书,不如拿些学钱,把他送到学馆里去,就向老师说明白,他是去养病的,读不读随便他。”

就这样,李宗吾去了茂源井刘家的私塾,继续他的“正统”学习,也走上了他考中秀才、入炳文书院、进高等学堂……最终成为四川有名气的教育家之路。

当年,李家父子俩讨论《论语》时,父亲曾问:“颜回一天到晚就知道读书不做家务,开始还有箪食瓢饮,长此以往,连箪食瓢饮都没有了,岂不是要饿死?”儿子回答:“颜回有父亲颜路在,颜路很会理财,有这样的好父亲,自然可以安心读书。”

长兄当父,李宗吾有这样的好大哥做坚强后盾,自然也可以安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