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讀的中國史係列(全3冊)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字體:16+-

秦始皇盡滅六國,事在公元前221年,自此至公元189年,董卓行廢立,東方州郡,起兵討卓,海內擾亂分裂,共400年,稱為中國的盛世。在這一時期之中,中國的曆史,情形是怎樣呢?

“英雄造時勢”,隻是一句誇大的話。事實上,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正因其能順著時勢,進行之故。“時勢造英雄”這句話倒是真的,因為他能決定英雄的趨向。然則在這一個時期之內,時勢的要求,是怎樣呢?

依我們所見到的,可以分為對內對外兩方麵:對內方麵,在列國競爭之時,不能注全力於內治;即使注意到,亦隻是局部的問題,而不能概括全體,隻是一時的應付,而不能策畫永久。統一之後,就不然了。阻礙之力既去,有誌於治平的,就可以行其理想。對外方麵,當時的人看中國已經是天下的一大部分了。未入版圖的地方,較強悍的部落,慮其為中國之患,該有一個對策;較弱小的,雖然不足為患,然亦是平天下的一個遺憾,先知先覺的中國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亦有其應盡的責任。所以在當日,我們所需要的是:(一)對內建立一個久安長治的規模。(二)對外把力所能及的地方,都收入中國版圖之內,其未能的,則確立起一條防線來。

秦始皇所行的,正順著這種趨勢。

在古代,阻礙平天下最大的力量,自然是列國的紛爭。所以秦並吞六國之後,決計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為匹夫”。郡的設立,本來是軍事上控扼之點,第三章中業經說過。六國新滅,遺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方設立據點的必要。所以秦滅六國,多以其地設郡。至六國盡滅之後,則更合全國的情形,加以調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當時的郡守,就是一個不世襲的大國之君,自亦有防其專擅的必要。所以每郡又都派一個禦史去監察他(當時還每郡都設立一個尉,但其權遠在郡守之下,倒是不足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