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久彌新的名家名篇(全5冊)

文人宅

字體:16+-

┃閱讀指導┃

本篇最初發表於1935年5月1日《中學生》第55號。

這篇散文作於1935年3月,此時距朱自清赴歐訪學已經過去三年多了。朱自清說:“倫敦的文人宅,我是和李健吾先生同去的。他那時從巴黎到倫敦玩兒。有了他對於那些文人的深切的向往,才引起我訪古的雅興。”(朱自清《倫敦雜記》自序)。本文描寫了作者訪英國幾位詩人、作家故居的見聞。

開篇由屈原宅和李慈銘的故居已不複存在寫起,引出下文。

杜甫《最能行》雲,“若道士無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水經注》,秭歸“縣北一百六十裏有屈原故宅,累石為屋基”。看來隻是一堆爛石頭,杜甫不過說得嘴響罷了。但代遠年湮,渺茫也是當然。往近裏說,《孽海花》上的“李純客”就是李慈銘,書裏記著他自撰的楹聯,上句雲,“保安寺街藏書一萬卷”;但現在走過北平保安寺街的人,誰知道那一所屋子是他住過的?更不用提屋子裏怎麽個情形,他住著時怎麽個情形了。要憑吊,要留連,隻好在街上站一會兒出出神而已。

與中國人對待名人故宅的態度相對比,總寫西方人對名人故宅注意保護的意識和行為。

介紹約翰生博士在倫敦舊城區的故宅。

西方人崇拜英雄可真當回事兒,名人故宅往往保存得好,譬如莎士比亞吧,老宅子,新宅子,太太老太太宅子,都好好的;連家具什物都存著。莎士比亞也許特別些,就是別人,若有故宅可認的話,至少也在牆上用木牌標明,讓訪古者有低徊之處;無論宅裏住著人或已經改了鋪子。這回在倫敦所見的四文人宅,時代近,宅內情形比莎士比亞的還好;四所宅子大概都由私人捐款收買,布置起來,再交給公家的。

約翰生博士(Samuel Johnsom,1709~1784)宅,在舊城,是三層樓房,在一個小方場的一角上,靜靜的。他一七四八年進宅,直住了十一年;他太太死在這裏。他的助手就在三層樓上小屋裏編成了他那部大字典。那部寓言小說(allegorical novel)《刺塞拉斯》(《Rasselas》)大概也在這屋子裏寫成;是晚上寫的,隻寫了一禮拜,為的要付母親下葬的費用。屋裏各處,如門堂,複壁板,樓梯,碗櫥,廚房等,無不古氣盎然。那著名的大字典陳列在樓下客室裏;是第三版,厚厚的兩大冊。他編著這部字典,意在保全英語的純粹,並確定字義;因為當時作家采用法國字的實在太多了。字典中所定字義有些很幽默:如“女詩人,母詩人也”(she-poet,蓋準she-goat——母山羊——字例),又如“燕麥,穀之一種,英格蘭以飼馬,而蘇格蘭則以為民食也”,都夠損的。——倫敦約翰生社便用這宅子作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