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路無盡(修訂版)

紅茶篇

字體:16+-

紅茶醉人濃強鮮

紅茶的萌芽和起源,與其他茶類的發展缺乏技術上的傳承關係,至少從目前的史料與工藝上,還找不到彼此之間的必然的、密切的聯係。

中國最早出現的紅茶,是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紅茶,因此,正山小種無可爭議地成為了世界紅茶的鼻祖。我在武夷山與桐木關內,對多位老茶人做過采訪,他們幾乎一致認為:紅茶的出現,是在明代的某個春季,桐木關的茶廠正在製作綠茶時,突然有一支軍隊通過,影響了綠茶的及時、正常殺青。等軍隊過完後,驚惶失措的茶農回到了茶廠,茶青在自然條件下,發生了多酚類物質的氧化紅變。生活在大山深處、過慣了拮據日子的村民,舍不得把變質的茶青扔掉,於是便用山裏最常見、最廉價的鬆柴把茶烘幹。如此製作的茶,隻能以次品的價格,想方設法賣到異地,且須賣給最不熟悉中國茶的人,這樣,茶便從廈門經荷蘭商人運至了歐洲。當歐洲人喜歡上了紅茶,並對紅茶產生了貿易需求之後,茶農自然會按照訂單開始複製、加工生產。隨著紅茶貿易額的越來越大,其後的桐木人,便逐漸把這種做法沿襲、傳承下來,形成了今天正山小種紅茶特有的傳統工藝。

從上述的紅茶起源可以看出,紅茶工藝的出現,存在著兩個破天荒。首先,紅茶在製作工藝中,為什麽突然會取消了綠茶的殺青工藝?其次,在紅茶的加工工序中,為什麽會莫名其妙地采用了煙熏工藝?尤其是煙熏工藝的出現,與唐宋以來形成的茶有“真香、真味”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即使是近在咫尺的武夷岩茶製作,也是禁忌煙味的,何況是清香的綠茶或紅茶?羅廩《茶解》也說:“茶性**,易於染著,無論腥穢、及有氣息之物不易近,即名香亦不易近。”由此可見,紅茶最早在明末的出現,不可能是人為的創新,一定是在偶然的失誤中形成的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蘇軾所雲的“無意於佳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