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中的日本

第十一章 自我修養

字體:16+-

一種文化的自我修養常常可能被其他國家的觀察者視為無關大局的細枝末節。訓練方法本身是很明白的,但為什麽要那樣辛苦呢?為什麽把自己釣在鉤子上,為什麽全神貫注於丹田,為什麽近乎自虐地節儉?為什麽隻注重一項功課的修煉,而對那些外人認為確實重要、應當修煉的東西,比如某些衝動卻毫不克製呢?如果這位觀察者來自不教授自我修養方法的國家,卻身處信仰自我修養的國家,那麽就很容易產生誤解。

美國的自我修養既沒技巧又沒傳統。美國人假設,一個人一旦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可能實現的目標,必要時他會為實現目標而修煉自己。一個人是否自我修養,或者出於抱負,或者出於良心,或者出於威卜蘭所謂的“職業本能”。為了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他可以接受嚴格的紀律管理;為了成為一個音樂家或者取得事業上的成就,他可以放棄一切娛樂活動。由於良心的作用,他可以摒棄一切邪惡和輕浮的行徑。但在美國,自我修養作為一種專門的訓練,不是像做數學題一樣,可以完全特定事物的影響。假如美國真有這種修行方法,那麽它們也是歐洲的某些宗教領袖或傳授印度修煉方法的印度教牧師們所帶來的。聖特麗薩或聖約翰所傳授並實踐的那種以冥想和祈禱為內容的宗教性修行,在美國也幾乎絕跡了。

然而,日本人認為,無論是參加中考的少年,還是參加擊劍比賽的運動員,或是貴族,除了必須學習的專業技能外還要進行自我修養。不管他成績多麽優秀,擊劍術多麽精湛,禮節多麽周到,他都必須放棄他的書本、他的劍和他的翩翩風度,去進行特殊的訓練。當然,並非所有日本人都接受帶有神秘意味的訓練。但是即使那些不進行修煉的日本人,也承認“自我修養”這一術語和實踐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各個階層的日本人都運用那套普遍流行的觀念來判斷自己和他人,那就是自我克製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