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中的日本

第十二章 兒童教育

字體:16+-

日本人撫養孩子長大的方式並不像善於思考的美國人認為的那樣。美國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遠不及日本人那麽周到和嚴格,但他們從一開始就讓嬰兒知道他小小的願望在這一世界上並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在撫養小孩時嚴格地按著規定的喂奶時間和睡眠時間表,在時間未到之前,不管嬰兒怎樣哭鬧也無濟於事。稍大一些當他吮吸手指或者把手放在身體其他位置時,母親會打他的手來加以製止。母親常常不在身邊,而當母親外出時,嬰兒得留在屋裏。在他喜歡吃其他食物之前,他就得斷奶,如果他是以奶瓶喂養的話,他就得放棄奶瓶,無論他是否喜歡他都要吃一些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否則就要受懲罰。

在兒童教育方麵,日本人的做法與美國人截然不同。日本的生活曲線正好與美國的生活曲線相反,是一個巨大的U字型曲線,即讓幼兒與老人享受最大的自由和隨心所欲。過了幼兒期以後,約束逐漸加強,直至結婚前後自由達到最低線。這條最低線貫穿整個壯年期並持續許多年,其後曲線重新逐漸上升,過了60歲後,就又可以像小孩一樣不再為恥辱而煩惱。在美國是把這個曲線顛倒過來的。幼兒期的教養極為嚴格,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教養逐漸放鬆,當一個人獲得了足以自食其力的工作,開始成家立業時,就可以不受任何人的約束了。我們的壯年期是自由和主動性的巔峰時期。當隨著年齡增長精力逐漸衰退而成為受人照顧的“累贅”時,約束又開始出現。美國人無法想象按照日本人的生活模式安排生活,這跟我們的現實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然而,無論是美國人的人生安排,還是日本人的人生安排,事實上都是為了確保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人生鼎盛期盡可能多地融入該國的文化。美國人認為必須擴大在壯年期個人選擇的自由才能確保這一目的。日本人則依靠對個人的極端束縛來達到這一目的,盡管事實是人在此時處於體力與賺錢能力的最高峰,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們深信,束縛是絕好的精神修養,它會產生自由所達不到的效果。日本人不是整個一生都得受這種束縛的,他們往往在生產能力最活躍時期加重束縛,而幼年與老年期則是“自由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