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史

第四章 南地佛教之中心

字體:16+-

羅什之來長安也,北地佛教之盛,實可概見。當其譯經逍遙園時,門徒如雲,號稱三千餘人。其傳譯《大品》也,受其意旨,與之有關者,名僧有五百餘人,或八百餘人。其傳譯《法華經》也,四方義學之沙門,集者二千餘人;《法華宗要》序所載,或謂其時聽受領悟者,八百餘人。《法華經》後序所載。其譯《思益經》也,僧徒集者二千餘人。其譯《維摩經》也,集者千二百餘人。此僅指當時學者而言,然其盛已可想矣。當苻秦之際,有小乘持律堅固者,自罽賓國陸續來華,傳譯《小乘》。羅什來長安時,適當《小乘》傳譯隆盛之後;故其學說,能傾動一時。僧叡所謂:“鳩摩羅法師至自龜茲;持律三藏集自罽賓;禪師徒眾,尋亦並集;關中洋洋十數年中,當是大法複興之盛也。”此言蓋紀實也。羅什門下,知名者十人,即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曇影、慧嚴、慧觀、僧(音略)、道常、道標是也。此十人,古稱“羅門十哲”。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四人最賢,號“關中四傑”。所謂英才林立,而羅什在長安之勢,如旭日方升,其聲名遂洋溢乎域外。青眼律師卑摩羅叉在西域時,以《十誦律》教授羅什;聞其有盛名於長安,亦不辭遠道而來。有佛陀耶舍者,羅什往沙勒國時,曾從而受教者,亦聞風遙集。有弗若多羅,曾譯《十誦》。此三人者:輩行皆在羅什之先;其視羅什聲勢烜赫,不覺瞠乎其後。此雖由於羅什學深識高,亦未始非秦主保護之厚,有以致之也。

當是時,惟新來之佛陀跋陀羅,可與羅什比肩;論其德或過之。羅什學識,誠足冠絕當代。但苻秦以來,僧徒之自罽賓等處至者,鹹持戒律,人民已視為固然。而羅什則為秦主所逼,受其所贈妓女十人,帶妻而居,從事俗家生活。其行為雖不滿人意,而無一人加以非難者,其政治上保護之功乎?抑其弟子推尊其師如活佛所致乎?然羅什違異小乘,專傳大乘,自不免受小乘學者之攻訐;如《大品般若》出,則慧導難之;《法華》出,則曇樂誹之;即其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