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研究十八篇

說《大毗婆沙》

字體:16+-

《阿毗曇毗婆沙論》八十二卷(第一譯,不全)

北涼浮陀跋摩、道泰同譯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第二譯)

唐玄奘譯

一、《大毗婆沙》之結集

《毗婆沙》,譯言廣說,或言廣釋。藏中以《毗婆沙》名書者五種,除上列二種外,尚有屍陀槃尼之《鞞婆論》、法救之《五事毗婆沙論》、龍樹之《十住毗婆沙論》。而此《阿毗曇毗婆沙》,則同本異譯,凡佛學家泛言《婆沙》者,皆指此也。

《大毗婆沙》所廣釋者何?即釋迦旃延之《發智論》也(今本每卷末皆有“說一切有部發智”七字)。然此非私家著述,乃當時佛教正統派(說一切有部),以團體之公意,受時主之保護,經正式的公開研究,用極鄭重之形式,泐為大典,史家名之曰“第四結集”,與迦葉、阿難之結集三藏,視為同等之大事業,故研究斯論之成立淵源,實佛教史上一重要關目也。《婆沙》結集之史料,詳見於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三)迦濕彌羅國之條,其文曰:

犍馱羅國迦膩色迦王,以如來涅槃後第四百年,應期撫運(案:此年代有誤說,詳下)。機務餘暇,每習佛經,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而諸異議部執不同,王用深疑。時脅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弟子部執,師資異論,各據聞見,共為矛盾。”時王聞已,悲歎良久,謂尊者曰:“敢忘庸鄙,紹隆法教,隨其部執,具釋三藏。”脅尊者曰:“大王留情佛法,是所願也。”王乃宣令遠近,召集聖哲。於是四方輻輳,得四百九十九人。王欲於本國(案:指犍陀羅),苦其暑濕。又欲就王舍城大迦葉波結集石室,脅尊者等議曰:“不可,彼多外道,異論糾紛,酬對不暇,何功作論?眾會之心,屬意此國。”(案:指迦濕彌羅)令曰:“允諧。”其王是時,與諸羅漢,自彼而至(案:自犍陀羅至迦濕彌羅),建立伽藍,結集三藏,欲作《毗婆沙論》。是時尊者世友,戶外衲衣,諸阿羅漢謂世友曰:“結使未除,勿居此也。”於是世友擲縷丸空中,諸天接縷丸而請,諸羅漢見是事已,謝咎推德,請為上座,凡有疑義,鹹取決焉(案:世友事不可信,說詳下)。是五百賢聖,先造十萬頌《鄔波第鑠論》,釋素纜(經)藏。次造十萬頌《毗奈耶毗婆沙論》,釋毗奈耶(律)藏。後造十萬頌《阿毗達磨毗婆沙論》,釋阿毗達磨(論)藏。凡三十萬頌,六百六十萬言,備釋三藏。懸諸千古,莫不窮其枝葉,究其淺深。迦膩色迦王遂以赤銅為鍱,鏤寫論文,不函緘封,建窣堵波,藏於其中,不令異學,持此論出,欲求習學,就中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