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飯飽後,不宜立即喝茶,茶湯會衝淡胃液影響消化。
咖啡堿的含量,是構成茶湯爽利剛猛的主導因素。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在茶中能以柔克剛的,要數茶氨酸了。咖啡堿的興奮神經與茶氨酸的安心怡神,共同構成茶之陰陽的兩個方麵,一陰一陽,道涵其中。茶氨酸的鮮甜,不僅能夠遮掩、修飾咖啡堿的苦味,而且能夠很好地抑製咖啡堿的興奮作用,使人興奮而不亢奮,使人不寐又不至於失眠,使人舒緩愉悅而不鬱悶焦慮。越是品質好的春茶,茶氨酸的含量相對越高,平衡咖啡堿的能力就會越好。
科學研究表明,茶氨酸能促進腦中樞多巴胺的分泌,提高腦內多巴胺的生理活性,使人心情愉悅。茶氨酸與咖啡堿對血壓的影響正好相反,它具有降壓安神,促進睡眠的作用。咖啡堿的興奮作用,是一種掩蓋身心疲憊的強打精神,這種興奮會影響人的專注力,無法令人進行深入思考。茶氨酸平複內心的安神作用以及由此產生的神清氣爽的感覺,可促進大腦皮層進行鬆弛的深入思考,即是華佗所講的“益意思”。對此我深有體會,每逢埋頭耕耘,思緒紛亂,一盞野生的顧渚紫筍在手,可讓人心生歡喜,雲淡風輕,文思泉湧,何須去搜枯腸?
能明顯抑製咖啡堿苦味的,不惟有茶氨酸、糖類,還有一個潛伏著的無名英雄,即是茶多酚的氧化物,它包括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它們能夠在葉底或茶湯內與咖啡堿形成複合物,減少遊離的咖啡堿含量,從而降低茶的苦味與寒性。
從常識中我們知道,紅茶的發酵程度是高於烏龍茶的。如果想當然的認為,紅茶的寒性會比武夷岩茶弱,確實是失之偏頗的。紅茶的發酵雖然重,但在發酵過程中,咖啡堿的含量是增加的,有可能增強了茶的寒涼性。如果相比較的武夷岩茶是中足火的,此時,盡管武夷岩茶比紅茶的發酵會輕,但是,武夷岩茶的茶青是開麵采摘,采得比較成熟,還原糖的含量較高,又加之焙火較重的原因,可能會使茶中的咖啡堿含量降至非常低的狀態,而使茶性趨於微涼。從這個意義上講,茶葉的發酵輕重,並非是影響茶之寒性高低的必要條件。因此,如果比較兩類茶的寒性強弱,一定要在同一個品種、采摘標準近似、焙火程度相差無幾的前提之下,才會得出相對準確的結論,否則就是管中窺豹、瞎子摸象。例如:同樣是桐木關的紅茶,傳統煙熏小種紅茶會比電焙的紅茶更趨溫和;一芽兩葉的小赤甘,就會比采擷成熟的野生老欉紅茶要寒涼一些。利用青樓傳統工藝,鬆柴明火幹燥的野生老欉紅茶,如“紅袖添香”,一定會比輕焙火的武夷岩茶茶性溫和、刺激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