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健康

茶性寒涼是本質

字體:16+-

從古至今,茶的功效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解渴、醒睡、消食、利尿、解熱痰、利大腸、悅誌等。

茶從甫一問世,就是以“苦”、“寒”的麵目出現的。在傳統文獻和中醫典籍裏,從古至今,茶的功效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解渴、醒睡、消食、利尿、解熱痰、利大腸、悅誌等。這些功效,無一不是以茶的“熱則寒之”,作為基本用藥規律的。

寒、熱、溫、涼,是中藥的四種特性。藥物的寒、涼、溫、熱,是從藥物作用於人體所產生的反應中概括出來的,四者之間所表達的,隻是反應程度的不同而已。

現代研究認為,熱性中藥的總蛋白含量、總糖含量,是高於寒性中藥的。山東中醫藥大學對寒熱藥的研究證實:熱性中藥總氨基酸含量的均值,是寒性中藥的1.32倍。也有對知母、大黃等20味中藥的研究表明: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總氨基酸、總脂、總糖、多糖、單糖等初生物質,與中藥的溫熱藥性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辛溫發散的香氣,多屬溫熱;某些無機鹽在化學反應中,得失電子較難的,往往表現為寒性,如食鹽NaCl;苦寒藥中多含有生物堿、苷類等。綜合以上研究可知,茶中的蛋白質、脂類、糖類、芳香物質等,與茶的溫熱性密切相關;而茶葉的寒性表現,主要是由苦味物質咖啡堿決定的。

南方生嘉木,茶樹的喜濕耐陰,對其寒性物質的生成,起到了主導作用。滋味的苦,就意味著寒。清代醫家王孟英《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肝,潤脾補腎。”可見,在陽光下合成積累的甘味物質,可以改變苦瓜的寒性。另外,並不是所有的苦味物質,都是寒性的。判斷藥物的寒溫,首先要看該物質作用於人體的感覺,其次還要看寒、溫物質的濃度配比。如艾葉,苦而芬芳,當燥烈的芬芳發散超過其滋味的苦性,艾葉的整體特質,就會表現為辛溫。因此,茶葉的寒性,主要是由茶樹的生長環境及其苦味物質決定的;而溶於水的茶湯的寒溫變化,則是由茶湯內寒、溫物質的比例濃度及其存在形式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