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泥人張的泥塑,我國還有太多值得驕傲的民間藝術。比如年畫、剪紙、皮影戲、傳統雜技、舞龍舞獅、中國結、風箏……下麵就帶大家多了解一些吧!
皮影戲:最早的“電影”
皮影戲也叫影子戲或燈影戲,起源於我國西漢時期,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據《漢書》記載,西漢時期,漢武帝的愛妃李夫人因病去世了,漢武帝十分悲傷難過,甚至上朝理政都沒有精神,一位叫李少翁的術士想了個辦法,他仿照李夫人的畫像,用布帛製成李夫人的形狀。到了晚上,他拉上帷帳,點上燈燭,配上李夫人平日喜愛的音樂,用木杆和繩子在幕後控製著布帛的動作,皇帝遠遠看去,仿佛婀娜多姿的李夫人又回到了自己身邊,不由得龍顏大悅。這就是傳說中皮影戲最早的由來。
一出皮影戲就是一場令人目不轉睛的生動戲劇。皮影戲演出時,皮影藝人坐在白色的幕布後麵,一邊用竹棍操縱著皮影,使皮影在白色幕布前呈現出各種活靈活現的動作,一邊配合著皮影戲的情節配上念白和曲調。表演者旁邊通常還有負責配樂的樂班。皮影戲使用的皮影也大有講究,皮影通常用驢皮和羊皮製成,經過處理後的皮影呈半透明狀,方便繪製圖案和上色。每一個皮影人偶都需要手工雕刻上千刀,而且人偶的頭部、四肢、軀幹要分別雕刻,再用線連綴在一起,這樣,皮影在藝人操控下才能靈活自如,栩栩如生,無論是跑、立、坐、臥,還是滾、爬、打鬥,你能想象的動作皮影人偶都能做出來。小小的皮影有著大大的奧秘,每一件皮影都是精美的藝術品。皮影戲在我國流傳的地域非常之廣,是重要的民間藝術瑰寶,也許你的家鄉就有。同學們有機會一定要好好欣賞一下。
“剪不斷”的剪紙
每到春節,人們就會在家裏張燈結彩,貼春聯,貼窗花,不亦樂乎。“窗花”就是貼在窗戶上的造型各異的剪紙。剪紙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民間傳統藝術,一張彩紙,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千變萬化,剪出活色生香。剪刀用起來簡單,但是要剪好剪紙卻不容易,因為剪紙最注重的是“鏤空”,有了鏤空,一張紙的內部才會出現豐富生動的圖案。剪紙靠的是“心靈手巧”,既要善於觀察和想象,構思出好剪、好看的圖案,同時手裏的剪刀也要用得靈活,如果一個不留神,把圖案裏不該剪的地方剪斷了,整幅剪紙就會變得支離破碎,隻能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