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卡斯尔
虽然被大多数人无视,但我认为在1993年的美国电影中,最有趣的莫过于《马提尼》的剧本。它不仅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从题材来看,也充分展现了出色的自我模仿手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作品涵盖了美国电影的广泛层面,呈现出一种电影史学者般的热情。导演乔·丹特回到一开始制片人(丹特的老师罗杰·科曼曾表示,他更想把自己的孩子们培养成导演,而不是电影制片人)生涯的时点,想反省一下自己踏入电影行业的初心。按照乔·丹特的介绍,以《马提尼》为导图,发掘一下杂草茂盛的无名古墓吧。那里有很多陪葬品,我们或许能填补电影历史上被遗忘的环节。总而言之,这篇文章相当于是与B级片和Cult电影相关的粗劣家谱。
《马提尼》中约翰·古德曼饰演的电影导演劳伦斯·伍巴斯是以威廉·卡斯尔为原型创作的。卡斯尔拍摄电影的种种装备和手法在《马提尼》中被反复上演。总而言之,威廉·卡斯尔才是能够正确理解《马提尼》的那把钥匙,也是整个故事的躯干所在。
威廉·卡斯尔是从1943年开始整整风靡了美国30多年的典型B级片创作者。他一生执导了59部在影院上映的长篇电影作品,并制作了25部电影,相当于美国乙级职业联盟中的希区柯克。当时,电影导演的名字比电影的名字更早出现在字幕中的除了希区柯克之外,就只有威廉·卡斯尔。他既是题材的改革者,又是效仿者。1959年,他推出了大热之作《猛鬼屋》,这部电影刺激希区柯克于1960年制作了《惊魂记》,至此,希区柯克声名远播。之后卡斯尔又剽窃了《惊魂记》,于1961年创作了《杀人》。后来,罗伯特·奥尔德里奇拍摄的《兰闺惊变》与卡斯尔的抄袭作品《狂人拘束衣》相继问世,而后者的编剧居然是《惊魂记》原著作者罗伯特·布洛克。叼着雪茄坐在导演椅上的胖子的剪影是威廉·卡斯尔的标志。恐怖与惊悚类型电影的两位巨匠,都喜欢客串自己的电影,这也是人们喜欢拿来比较的原因之一。
许是话剧导演出身,卡斯尔非常擅长利用剧场空间,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情。他18岁就开始了职业生涯,不久后他成为天才导演奥逊·威尔斯引领的剧场的专属编剧。当时的台柱演员是在Cult电影导演托德·布朗宁执导的《德古拉》中饰演吸血鬼的贝拉·卢戈西——他是电影史上首次饰演吸血鬼伯爵的演员。之后低预算电影匠人威廉·卡斯尔在一年内连续发行了四五部囊括各种题材的作品(罗伯特·米彻姆的出道作品《陌生人的婚礼》是黑色电影。卡斯尔制作的1945年版《大盗狄林杰》是部经典的警匪片,这两部作品都是由《荒漠怪客》的编剧菲利普·约尔丹编写的),但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恐怖电影。卡斯尔跟奥逊·威尔斯再次相遇时,威尔斯是《上海小姐》的制作人。之后,他靠着让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孩子们陷入恐惧的电影化作品The Whistler系列(本剧的剧本由推理作家威廉·艾里什执笔,他曾为希区柯克的《后窗》以及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黑衣新娘》提供剧本)与Crime Doctor系列发家。自那以后,卡斯尔在电影界的“恶名”因他特有的电影外在手段而变得更加牢固。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亨利·乔治·克鲁佐的《恶魔》。据说,当他看到为了看这部电影而排起长龙的观众时,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想法:关键并非电影有多可怕,而是传得多吓人。最终,他在自己的作品《恐怖之旅》上映之际刊登了一则广告,那就是因看电影吓死的观众可获得由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提供的1000美元赔偿金,这种宣传方式使卡斯尔大获成功。此后,他这种非常规的做法变本加厉。在《猛鬼屋》中,观众席上有飞来飞去的骷髅;在《13幽灵》上映时,剧院给观众发放了据说是能够看到真正幽灵的特殊眼镜;而在《猎尸者》放映达到**时,导演突然出现在舞台上向观众提问:“想要主人公生还是死?”并让观众竖起或倒置大拇指来表示生与死。当时现场没有一个人竖起大拇指,当然了,与“让他死!”相反的结局根本就没有拍摄。
卡斯尔的戏法在《奇命案六感》里达到顶峰。拥有众多狂热粉丝且趣味独特的《篮子里的恶魔》的导演弗兰克·亨南洛特,将此片誉为他人生中首屈一指的好电影。每当恐怖镜头出现时,观众的座椅都会瞬间通电,把观众吓得魂飞魄散。不仅如此,卡斯尔还提议,如果在电影播放过程中突然亮灯了,观众就用主人公的嗓音发出尖叫。影片的内容是说每当人类感到恐惧时,脊椎里就会长出一种昆虫,唯有尖叫才能抑制昆虫的生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理所当然的忠告。扮演主人公科学家的文森特·普莱斯已在英国哥特影片的摇篮——咸马电影制作公司里积累了足够的声誉,但直到拍了《心惊肉跳》后,他的形象才被完全定型,也因此得以饰演《剪刀手爱德华》里的科学家。
被罗杰·科曼和赫舍尔·戈登·刘易斯(自称是电影史上第一位呈现睁眼死亡表演的流血浪子佝偻演员)称颂为“展现真正演技的大师”的卡斯尔,似乎随着B级片的基础——汽车影院、同时上映制度以及白天的打折项目马提尼秀(乔·丹特导演的电影《马提尼》就源于此)的没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就在那时,他又推出了非常惊人的项目。当时,卡斯尔早已买下了艾拉·莱文的畅销小说版权,一心想自己执导,但在和沃纳谈判时吃了不少苦头,制作公司表示,只会使用花招的无用的三流导演无法胜任这部电影的导演工作。通过拉锯般的协商过程,制作公司只保留了卡斯尔制片人的身份,然后又去寻找一个形象更佳的年轻导演。最终《罗斯玛丽的婴儿》成为曾经拍摄《天师捉妖》的罗曼·波兰斯基进入好莱坞的第一部作品。
卡斯尔虽然赚了很多钱,但十分郁闷。正如卡斯尔本人所说,他认为自己是一座有很多房间和走廊的大城堡,而成天粗制滥造的调皮鬼导演这一角色,顶多就是城堡中的一个房间而已。他后期的作品《×计划》《你干的事瞒不了我》《好管闲事的人》《离魂惊梦》绝对不是廉价的电影。最终他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大家都认为他只是个兜售用红蓝色透明纸做成的粗糙3D眼镜的商贩,却从不肯认可他作品独有的奇特魅力。也许是对这种不公的一种反抗,威廉·卡斯尔在《罗斯玛丽的婴儿》获得巨大成功后,略经调整就发行了他的绝唱《长腿人》。堪称世界顶级默剧名家之一的马歇·马叟(他曾是电影《鼹鼠》中的神秘主义者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的老师)饰演救活一具尸体的哑巴木偶操控师马尔科姆·尚克斯,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影片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电影。
卡斯尔参与制作的最后一部作品《虫》(这部作品与另一位B级片导演戈登·道格拉斯的《他们!》一道,成为《马提尼》的剧中剧Mant的原型),原本计划当一只巨大的蟑螂袭击人类时,安装在剧场观众席上的带毛棍子就会痒痒观众的膝盖。但剧场负责人担心会发生大骚乱,不同意采用这种方式,于是他不得不放弃这个充满野心的企划。对此,卡斯尔如是说:“剧场里的无数只真蟑螂会免费帮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