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

分房睡,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字体:16+-

在孩子独立的道路上,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重要时刻“狠心”一点。所以在分房这件事上,我扮演了一个硬心肠的妈妈——年糕3岁半,我就“迫不及待”地让他搬到了自己的房间。

什么时候与孩子分房睡最合适

在面对与孩子分房睡的问题时,很多妈妈纠结犹豫的是对孩子的影响:早了,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晚了,会不会影响他的独立性?

我是这么考虑的:如果陪睡这件事影响到了你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你打算生二胎,那么能分、有条件分,最好是分;但是,如果你还不想和孩子分开,陪睡对你和家人的生活影响不大,那么分房可以等到孩子上小学前再推进。

对于分房,比起时间的早晚,父母更应该考虑的是,随着孩子身体和认知的发育,他和父母(尤其是和异性父母)一起睡是不是还合适。而且,随着孩子长大,他也会开始渴望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家里没有多余的房间,而你又想给孩子分房,不妨先给孩子一张小床、一个帘子,让他有一点点拥有独立空间的感觉。当他在黏着你和独立之间犹豫时,适当地推一把,能有助于培养他的独立性。你要相信,像你一样,孩子有时候也需要一点个人空间,一点自己生活的留白。

对我来说,在做出与孩子分房睡这个决定时,我只考虑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件事,能不能让全家人变得更好?

因为我相信,无论孩子的安全感还是独立性,起作用的都不只是某一件事。家人更好的状态、更积极的氛围、更从容的生活节奏,比鸡飞狗跳地满足孩子某项需求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分房本来就是亲子关系的一次阶段考试,你对孩子的爱和耐心能打几分,分房的过程就能让你看到答案。

步步为营,赢得分房的挑战

虽然分房的想法很坚决,但实施起来却要很慎重,我们为这件事就足足提前准备了半年。为了让孩子一步步学会独立,又不伤害他的安全感,事缓则圆。

单独的房间、精心的布置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赋予它“独立”的意义,让孩子明白:他已经长大了,可以实现自己的独立意志。

所以第一步,我们把布置房间的主动权交给了年糕:从窗帘,床品的颜色、款式到家具的摆放,一切都按他的喜好来。

同时,全家人配合以强大的心理攻势,平时总带他在那个房间里玩游戏、讲故事;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要说:“这是年糕的房间呀,看起来很棒!”慢慢地,年糕就接受并喜欢上自己的房间了。

第二步,通过绘本或动画片去说服孩子认同,我们选择的是年糕当时最喜欢的《小猪佩奇》。

每次陪年糕看动画片,出现卧室场景时,我们都会特意说:“你看,佩奇也没有和爸爸妈妈在一个房间哦,她跟妈妈说完晚安,就在小**自己睡啦。”看到自己最喜欢的小猪佩奇也不是跟父母在一个房间睡觉,他也开始有点动摇了。

这个方法可以灵活多变,每个家庭都可以选择孩子喜欢的不同绘本或动画片。

第三步,独立日真的到了!

确认年糕对分房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后,我和糕爸特意选了一个都不加班的日子,提前订了蛋糕、布置了家里,还准备了一张独立日证书。

那天晚上,在全家人的见证下,我们给年糕过了一个隆重的独立日庆祝会,颁发了证书。

这时全家人都化身为戏精:“真是太好了!年糕要独立了!”“太棒了,我们要睡自己的房间了!”“是啊,房间里还有绿色的窗帘呢!”

给年糕洗完澡,送入新房间、讲完故事后,我和他告别,准备关灯。这时,第一个挑战出现了,年糕突然抱着我不放:“妈妈,我要睡在妈妈的房间。”

耐心爆棚的我开始循循善诱——

“年糕,你看这个小床是不是你喜欢的?”

“是的。”

“这个窗帘是不是你最喜欢的绿色?”

“是的。”

“你看床单是不是你最喜欢的,绿绿的?”

“是的。”

“佩奇是不是也不和妈妈一起睡?”

“是的。”

“你今天是不是拿到了独立日的证书?”“是的。”

“你已经长大了,要一个人睡了呀!”

“是的。”

年糕想了又想,半年多的准备这时发挥了作用,他终于自己爬上床安静入睡了。半夜听到他的哭声,我守在他的房间门口耐心等着,过了一会儿,他就又睡着了。

完美的独立日,终于让分房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打败艰难的反复期,需要满满的爱和耐心

半年漫长的准备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分房的新鲜劲儿一过,可怕的反复期就来了。

很多个晚上,陪年糕看完书、给他讲完故事后,我告诉他:“妈妈要去洗澡了,宝贝自己乖乖睡噢!”他总是黏黏糊糊、哼哼唧唧地不让我走,甚至还会把从出生就陪着他的安抚物邦尼兔扔掉。

这个时候,游戏力的高光时刻到了——我拿起小兔浮夸地对年糕说:“宝贝,你看,妈妈现在要把爱的魔力全都传给兔兔咯。咦——唵嘛呢叭咪吽——哈!!!它现在是妈妈咯。”

然后我装作小兔,说:“年糕,我是小兔,我会陪你睡觉,我现在充满了妈妈爱的力量!”

这个时候,我再对年糕说:“你看,现在小兔的耳朵上充满了妈妈的爱,你摸摸看,这个耳朵是不是特别软啊?”

这样,年糕就会很容易接受,自己抱着小兔乖乖躺下睡了。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永远不会失效的魔法,而妈妈的爱和耐心更增添了魔法的魔力。在孩子分房睡的反复期,妈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魔法,让孩子安然度过。而孩子的独立性,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小小的反复期里慢慢培养起来的。

分房成功一年后的夏天,我给年糕安排了一次新加坡亲子旅行。

旅行时,我们一家三口几乎24小时都黏在一起;旅行归来,一切又要回归常态。其中的落差,年糕一下子接受不了。归来的当天晚上,他的情绪就明显不太好,总是赖在我身边,迟迟不肯回自己的房间。

就在我担心的时候,他突然跑去翻出了去年分房时特意定制的那张独立日证书,很认真地对我说:“我是有证书的小朋友,我要自己睡了。妈妈,你去洗澡吧!”

当时我真的非常惊讶:没想到小小的他已经可以自我抚慰、自我鼓励了!

但我更觉得感动:这场漫长又艰难的考试,我和年糕都拿到了满分。

至于我们分房的初衷,当然也完美实现:年糕睡下后,爷爷奶奶可以看看电视,我和糕爸也可以很放松地讨论一点别的事情、交流一下感情。全家人的生活质量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不会再因为年糕的节奏乱了,全家人就都跟着鸡飞狗跳。

全家人的生活规律、个人空间都得到了保证,每个人的状态都越来越好,彼此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这种融洽更给了我们迎接小发糕的信心:不用担心要带着两个孩子睡觉;更不用担心发糕出生后,再匆忙把年糕赶到另一个房间对他造成伤害。

分房就像一个好的起点,让孩子和全家人都进入了更好的生活的正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