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成交术

顾客说“为什么别人打折你不打折”,如何说服他原价购买

字体:16+-

销售经常会遇到顾客说“为什么别人打折,你们不打折”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该如何回应,才显得更有人情味且更有说服力呢?这一节,我将拆解错误的回应方式,然后给出三招正确的回应方式。

先说错误的回应方式。第一种回应方式是遇到这种情况就会直接回应:“我们牌子的产品很少搞打折活动的。”

这种回应就显得特别生硬,没有人情味儿,特别伤客户体验。

第二种回应方式,就是直接说:“我们公司有规定,产品不能打折。”

这就显得更加生硬了,还会让客户产生我们和我们公司特别呆板的印象。他可能还会说:“谁规定的产品还不能讲价钱呢?”这样一来,我们的话语就缺乏说服力。

还有第三种回应方式,是直接回应客户:“哎呀,您这种身份还在乎这点折扣吗?”这种说法也会遭到客户的反驳。因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第四种错误的回应方式:“那要不您看看这款,这款更便宜。”

这种回应更伤客户的自尊心。为什么?难道客户买不起这个吗?还要给他推荐那个,他在乎的难道只是便宜吗?我们有关注过人家真正的诉求吗?所以这种回应方式就有点瞧不起客户的感觉,并且还会给客户留下没有充分在意自己需求的印象。

那到底如何回应才是正确的方式呢?有三招。

第一招:对比分析法。

我们给对方做市场分析、行情分析,比如说:

“您这样说,其实我也能理解。因为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招揽消费者、抢占市场份额,不断用折扣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您大概也清楚,那些用折扣吸引消费者的,尤其是打大折扣的,一般情况下他的定价也相对比较高,他的利润本来就相对比较丰厚。‘双十一’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每年‘双十一’活动到来之前,很多商家上调了很多次的价格了。真等那一天,给你打一个折扣,你真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吗?咱老百姓都清楚,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公司一直在乎的是我们的品质,以及我们给客户提供的长久价值;我们从来不喜欢在价格上做手脚,所以我们没有折扣,其实也是对大家的一种保护。因为大家可以放心地购买,放心地去做自己的消费决策,不用担心自己在价格上吃亏,这不应该是好事儿吗?”

我们这样分析,就把我们和其他那种打折的商家拉开了距离,拉开了维度,让别人觉得我们确实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同时让别人对产品质量等很放心。对客户,尤其是不会讲价钱的客户,这更是一种保护性的政策,因为他不用担心价格问题而吃亏。

第二招:案例启迪法。

我们想让客户认识到不打折反而是一个更靠谱的选择,想让他自动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就要跟他讲一个事实案例。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跟他讲:

“先生,您说得没错,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企业都在打折。但是您也知道,如果企业把产品和服务全都绑在一块儿去打折的话,其实对企业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你看有些企业是在产品上给你打折了,但是你用上之后,后续一大堆的售后服务,你都需要自费解决,综合算下来其实你并没有少花多少钱,甚至有可能多花了。我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顾客,这个顾客当时就为了省几百块钱的产品钱,买了一个同行的产品,买回家之后没到一个月就发现问题了,后来费了老大的劲儿,才让商家答应了他的退款要求。他后来又找我们,买了我们的产品,到现在都已经用了一年了,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前段时间还跟我说,以后再也不会买那种打折的产品了,尤其是那种打折力度比较大的产品。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

我们讲了一个跟他比较相似的客户案例,对方就可以自行推演出来,原来不打折的产品质量才靠谱。

第三招:长销意愿法。

就是让客户觉得我们想长期跟他做朋友、做生意,我们能帮他的尽量会帮他,只是目前确实做不到,让他能够理解我们。

无论哪个方法,我们最后都要给对方传递一种信息:

我们不打折反而是更靠谱的体现,是保护大家能更放心购买产品的体现;是我们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有保证、有底气的一种体现;是我们无须像其他企业那样天天用价格诱导客户,在价格上做文章的体现。给顾客一种我们很大气,我们各方面质量都有保障的印象,让他们感到我们这样做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客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