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成交术

6 销售就是要做渠道

字体:16+-

线下实体店如何实现低成本获客,快速增加客流量

线下实体店如何轻松低成本获客,快速增加客流量呢?在本节,我送你五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用补贴产品吸引顾客。

我们可以把成本可控的产品拿出来,作为一种补贴制,吸引顾客过来。我们降低自己的门槛,免费体验,低价试用。那些陌生顾客虽然对我们没有信任感,但是如果他觉得参与一下,没风险或低风险甚至负风险,那么他就会更愿意过来消费。

比如有些会做生意的早点铺,会免费提供豆浆。我们喝免费豆浆,是不是要消费其他的东西呢?这就是用其他东西补贴豆浆的成本。

还有酒吧,有多少女生过来,就送多少件啤酒。这是用男生在补贴女生,因为女生来了男生自然就会来。

还有卖打印机的,打印机免费或者低价销售,甚至大品牌的打印机也如此。但我们用上打印机之后,在换墨的时候,就必须用他们家的墨,用其他家的墨不好使。这是在拿墨来补贴打印机。

又如卖剃须刀的,刀架免费,但我们买完之后,得不断换刀片。这就是用刀片来补贴刀架。

这些都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利用补贴产品来吸引顾客,即用一种产品来补贴另外一种产品。

第二条建议:用名气产品吸引顾客。

用名气产品吸引顾客,最经典的比如有些餐馆,打造出自己的招牌菜,靠这个招牌菜实现口碑传播,带来很大的流量。这就是用名气产品吸引顾客。

麦当劳的巨无霸是用最好的面粉、最好的食用油、最好的原料加工而成,并且还不算贵,这就是名气产品。我们过来消费,吃上这个是不是就得消费其他的呢?

音乐组合摩登兄弟在抖音上火了,带动了丹东整整一条街,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为了见网红,就会到街上的其他商场、店铺消费。这也是用名气产品吸引顾客的例子。

第三条建议:打造独特化标签。

我们必须跟同行有一些不一样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比如同样是线下的餐馆,有些餐馆的铁锅炖,不像一般的餐馆,顾客过来时只坐那儿吃,而是会制造一个区别,就是顾客来到这儿,可以边吃边看二人转。虽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演出,可能也就是30到60分钟,很普通的演员,但是就会给别人不一样的体验。这就叫打造独特性。

又如宜家的一元冰淇淋、无印良品的小物件、餐厅的赠品泡菜,其实都是一种独特性的展示。别看这些动作小,持续稳定地去做,就会在消费者心里种下一种潜意识,让他们找到了过来消费的独特理由。

第四条建议:异业联盟互换流量。

比如一个餐厅,需要庞大的客户群体。

这些来餐厅进行餐饮消费的客户,很有可能来自街上的KTV、健身房、比较火爆的按摩馆,或某个火爆的教育机构,等等。

这些KTV、健身房、按摩馆、教育机构等,都是餐厅可以去谈的对象。因为,他们的客户也是餐厅的客户。餐厅跟他们没有竞争关系,可以跟他们搞一个合作关系,产生互补效应。

KTV、健身房、按摩馆、教育机构等,如果愿意给自己的客户发餐厅的打折券,当这些被打折券吸引过来的客户在餐厅消费,或被说服办了餐厅会员卡之后,餐厅私下里可以返给KTV、健身房、按摩馆、教育机构折扣。这对他们来说,几乎是白捡的,需要付出的,仅仅是流量的共享而已。

又如婴幼儿游泳馆,他们可以去找那些婴幼儿用品店、主题乐园,甚至可以找婴幼儿诊所来谈这种异业联盟的合作。

第五条建议:借助老客户进行裂变传播(见图6-1)。

我们一定要善于发挥每一个老客户,甚至是到店新客户的裂变传播价值。

我们给老客户的奖励不需要是实物,可以奖励积分之类的。比如老客户只要发朋友圈帮我们宣传,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就可以给他返现多少、给他优惠多少,或者送一些礼物、抽奖的机会,等等。

总之,我们要让老客户有裂变传播的动力,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在设计每一个裂变传播机制的时候,不仅要让当事人有传播动力,同时要让所有看到的人也想点击进去深入了解一下,甚至有想购买及继续裂变传播的动力。我们要把这种活动的相关机制以及相应的利益、获得感提前规划好。

比如,北京有一个烧烤店,搞了九块九送99瓶啤酒的活动。大家可以算一算,99瓶九块九,一瓶啤酒才一毛钱,很有吸引力。当时他们是怎么做这件事情的呢?顾客如果分享朋友圈,分享多少,有多少点赞,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享受九块九办张卡。然后可以在他们那里喝酒,这次喝不完,还可以把剩下的酒存在店里,等下次来可以继续喝。顾客也可以把这张卡送给周围朋友,朋友想过来消费的时候,这儿有存酒,也都可以抵用。

这家烧烤店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朋友圈裂变传播的方式,把生意慢慢地做起来了。

为什么?因为那么多瓶酒,既然我们不想浪费,那么每次消费我们都要点上一些他家的烧烤。

本节我们讨论了快速低成本获客的五种方法,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快地获客,更快地、更轻松地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