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力

让客户买单的6种策略

字体:16+-

销售这个领域,之前更多地给人感觉像是一种街头艺术。

很多人是因为混不下去才改行做销售的。比如走街串巷的推销员,在农贸集市上大声吆喝的售货员。

你可能听说过“AIDA模型”,它由4个部分组成:关注(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和行动(Action)。

客户需要先关注你,才会对你感兴趣,然后产生购买的欲望,最后是下单。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个模型是1896年一位推销保险的业务员艾摩·刘易斯总结出来的,这个模型到今天已经有100多年了,真的有点过时了。

那么更科学的方式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行为科学,我们的大脑有很强的心理回路,就是想要保持思维、感觉和行动的一致性。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客户的行为,来改变客户的心态。

比如,你让一个人握紧拳头,他的意志力就会变强。你让一个做事情很慢的人,花3分钟假装他很喜欢某件事情,让他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他很有可能会做到。

●●

《如何让他买》这本书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行为科学策略,可以直接促成客户的购买。这里我们来分享其中的6个。

策略1:重塑。

“重塑”这个行为科学策略对应的是我们心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会把一堆信息用预设立场和经验法则来判断,以便在思考的时候偷懒,心理学把这个机制称为“图示”。

重塑,就是把需要包装的产品,用特定的图式连接起来,以便得到对我们有利的解释。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冰激凌装在桶里,你就会感觉是按斤卖的,绝对不会太贵。相反,如果冰激凌装在小而高档的容器里,在商场里出售,你会把它等同于“高档”,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

再举个我们身边很多人都知道的例子,洗衣粉、洗衣液、洗衣凝珠。

我们父母那一辈用的是洗衣粉;后来,广告告诉我们说用洗衣液会洗得更干净;最近几年,一些在公众号里投放广告的创业者会告诉你,洗衣凝珠要比洗衣液清洁效果更好。

洗衣凝珠的效果会不会比洗衣液的更好?不知道,但我知道,管它叫洗衣凝珠,一定可以卖得比洗衣液更贵。

因为用一个新的品类建立和老的产品的区分度,就是一种心智上的重塑行为。

●●●

策略2:提供意义。

人们都喜欢投身于有意义的事。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有本畅销书叫《每周工作4小时》,它本质上就是在向很多人销售一种相对自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很多公益类的活动,比如对抗乳腺癌的活动会要求参与者别一个粉色的丝带,以这种形式来表达你对于对抗乳腺癌活动的支持。大家都愿意参与这件事情,因为它会给你提供一个积极的社会形象。

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你要有一个足够宏大的愿景,让客户意识到他在参与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和你之间不仅仅是交易的关系。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希望能培养100个未来的行业大佬,能够帮100万名高管提升他们的演讲和个人影响力,以及5年之内,在深圳湾体育场办一场万人的演讲大会。

对于“批量成交研习社”和“贺嘉演讲私房课”的学员而言,他们会意识到链接我,是在让自己离未来的那个10000人舞台更近一些。

●●●●

策略3:归属感。

有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效应叫作“宜家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客户参与了作品的制作过程,他会更喜欢这件作品。

一般来说,大家卖的产品都是已经完成的产品,可以直接使用,但是宜家不一样,宜家提供的家具是让你自己组装的。

你自己的这些劳动,会提升这些家具在你内心的心理价值。就像《小王子》里面,狐狸对小王子说的,“正是你为你的玫瑰所花的时间,才让它变得如此重要”。

这个策略对于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产品升级为社群。鼓励客户花时间在社群里做出贡献,这样自然会提升他们对于社群本身的归属感。

●●●●●

策略4:榜样的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举一些优秀的客户案例,来激发潜在客户的模仿行为。当客户开始自己进行积极的联想时,成交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因为这个时候不再是我们去说服客户,而是客户自己说服自己。

之前苹果公司有一个宣传片,讲的是那些改变世界的“异类”,我作为苹果的客户看完之后,就认为自己也是他们其中之一。因为这些所谓疯狂的人都改变了世界。

●●●●●●

策略5:化繁为简。

这个策略的特点是,提供默认选项。

分享一个特别反常识的故事。有一个做青少年祛痘霜的品牌,做了一次特别有意思的营销。他们把网络上所有年轻人挤痘痘的内容拍了一个合集,目标是分发10000份祛痘膏的样品,实验的结果很成功。

我们大脑中的系统是很懒惰的,总是避免花精力和脑力。化繁为简的重点就是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环境,让事情变得简单。

当我们看到问题的时候,就想要去解决。有的时候让你的客户直面自身的问题,就会激发客户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动机。

举个简单例子,我有一个学员是卖面膜的,一年能卖上亿元。他们营销效果最好的一页PPT,就是给客户看一张因为用错面膜而烂掉的脸。

●●●●●●●

策略6:敢于承诺。

很多时候客户之所以不做出行动,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

推销员经常用的一个小策略,就是先占用你的时间跟你聊上一个小时。聊了一个小时之后,他会请求你去他的门店看一看。在你和他一起去门店看一看之后,他会鼓励你交个定金,再之后你离成交就不远了。

这些销售人员在用的其实就是“登门槛效应”,当你答应了别人一个小的请求之后,出于承诺一致的考虑,你更容易做出一个大的承诺。

其实这个策略不光销售人员在用,房地产商也没少用。他们让你先交定金,交个几十万或上百万元的定金,本质上也是为了避免你日后产生反悔的行为。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这个策略启发意义在哪儿呢?我们可以先销售一个观念,当客户接受了你的观念之后,再销售你的产品。整个销售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容易。

行为改变态度,远比态度改变行为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