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釋

第十章

字體:16+-

前一章已經講到了如何服從天地之道來收斂地做人。這個話題一打開,老子就要更進一步來論述人的修身功夫了。

一個人要服從天地之道,不是一說服從就能服從了的,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這種改變需要脫胎換骨,讓自己重新回到生命的起點,回到嬰兒的純淨狀態,調理魂魄,從一開始。

從此,老子還會不斷講“道”,但已經與修身連在一起了。在老子的思想中,大道既在茫茫天地,又在具體生命。這一來,大道哲學也就聯通了生命哲學。

這一章的原文是——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這一段,可能會產生閱讀障礙的是第一句,因而先要解釋一下。第一個字“載”是古代語文中的語氣助詞,跳過它,就成了“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營魄”,指的是“魂魄”。“魂魄”這兩個字,在現代語文中大多連在一起使用,但在古代語文中各有重點。“魂”是指精神的動態活力,“魄”是指精神的靜態形體。這兩者能不能合二為一呢?

這也就是說,在一個人的身上,魂在遊逸,魄在執守。既有活躍的靈魂,又有凝聚的氣魄。如果能夠動靜相合,讓魂和魄抱成一體,那麽,這個人的精神也就獲得了一種有活力的安定。

抱成一體的“一”,還是以道為基準。老子在後麵章節中會講到,“得一”就是“得道”。

說了這麽多,這一句的意思也就明晰了:一個人的魂和魄,能夠為著道而相抱為一,不再分離嗎?

除了第一句外,稍稍有點障礙的,還有“天門開闔,能為雌乎”。這兒的“天門”,是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等,在氣功學者看來,是一道道天所賦予、向外開啟的門戶。那麽,“天門開闔”是指應付外界。“為雌”,是指安靜、柔順的接受狀態。古來好幾個版本作“無雌”,其義不通,屬於誤寫,現據帛書改正。把這兩個意思合在一起,大致是問:在感受和應付外界的時候,能保持安靜、柔順的狀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