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中國曆史故事

黨錮之禍

字體:16+-

自光武帝中興漢朝以來,專重儒學,所以儒學大盛。又招聘一些有氣節的儒者,提倡忠孝廉節,養成優美的習性,讀書的人,都知道愛國,不是專讀死書,還要注重國家的政治,尤其是不怕強權,遇著國家不好的政治,或是禍國的奸臣,必要盡量的指摘,從不肯阿諛附和,像西漢一班士大夫稱頌王莽的事,是絕對沒有的。

東漢傳到桓帝和靈帝時,信任宦官,朝中的政事,都出自宦官之手。這宦官本是受了閹刑的人,在宮中充當侍役的,隻因得著皇帝的寵愛,就拔擢(zhuó)出來,參與朝中的政事;而宦官更相交引,結成黨派,隻圖自己的利益,弄得國事日壞。

當時一班士大夫,都憤恨宦官當權,對於朝政,盡量批評,也結為黨派,互相標榜,互相稱揚,深得人民的同情,為全國人民所信仰。這時洛陽的太學諸生三萬餘人,以郭林宗、賈偉節為首領,和李膺(yīng)、陳蕃等相結交。他們雖沒握著朝中的政權,卻得著民眾的信仰,在社會上的勢力很大。於是有一班羨慕的人,上他們的尊號,稱之為“三君”“八俊”“八顧”“八及”。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李膺、荀昱(yù)、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寓為八俊。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fù)、範滂(pāng)、尹勳、蔡衍、羊陟(zhì)為八顧。張儉、岑晊(zhì)、劉表、陳翔、孔昱、範康、檀敷、翟(zhái)超為八及。稱“君”是為一世所宗仰的意思,稱“俊”是言人中之英俊,稱“顧”是言能以德行引導人民,稱“及”是言能引人宗仰。

李膺曾做漁陽太守,很有政績,又做過烏桓校尉,防守邊疆,也很得力,後來因事去官,在家講求學問,四方的學者來從他為師的達千人。他的學生,經他教育出來,都是誌向很純潔的。有南陽人樊陵來求做他的學生,他見了樊陵的誌氣不堅,竟不肯收受,後來樊陵果然依附宦官,做到太尉的官職,很為一般有氣節的人所恥。還有荀爽是當時有名的人,因為愛慕李膺,從沒見麵,特從遠道來見他,並且邀他同車,親自執禦。荀爽歸家後,很是歡喜,對人說道:“我今日才得替李君執禦哩。”這可證明時人仰慕李膺的熱度達到極點了。桓帝聽得李膺的賢名,召他為度遼將軍,和羌人打仗,很有功勞,又升做河南尹。這是京師洛陽的執法官吏,他不避權貴,犯了罪的,要照律治罪,因此一般權貴人,都憚服他。後來又遷為司隸校尉,有宦官張讓之弟張朔,因做野王縣令,很是殘暴,竟至殺了無辜的孕婦,聽得李膺的嚴厲,自己懼罪,藏匿張讓家裏。李膺知道了,自己帶了吏卒,走到張讓家裏,捉了張朔,即刻殺了。張讓見殺了他的弟弟,就向桓帝哭訴冤枉。桓帝召了李膺親自訊問,李膺將張朔的罪惡一一奏明了。桓帝聽了,對張讓道:“這是你弟的罪過,怎能怪及司隸呢?”由是朝中的宦官們,都怕了李膺的威嚴,縱有閑暇的時候,都不敢外出。桓帝怪問他們的緣故。宦官等叩頭哭泣回說道:“我們怕李校尉呀。”自此朝廷的綱紀,經李膺整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