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史

4.修德的重要性

字體:16+-

商族興起於東方,在商湯領導下,逐漸強盛起來,並積蓄了實力。商湯即天乙,也稱成湯。夏朝的腐敗和暴政使它眾叛親離。成湯想趁機取而代之。他將國都由商丘遷至亳,並開始積蓄糧草、召集人馬、訓練軍隊,尤其是針對夏朝德治特點“以德立威”,誘導臨近部落歸附。

當時,商族處在氏族社會末期,階級、奴役和剝削等已產生,但為了滅夏朝,為了得到軍民擁護和支持,商湯盡量對百姓寬容優厚,廢除那種殘暴的政策,實行一些得民心的政策,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堯一樣的聖君。

在德治時代,道德對統治者來說非常重要。統治者注重修德,天下百姓便順從其統治,歌頌其偉業,治理成本就極低;統治者任性妄為,天下百姓就極其憤怒,認為其失德,渴望新的有德之君出現,治理成本就極高,甚至走向水火不容的局麵。夏桀失德,成湯有意識修德,贏得民心,天下很快出現“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麵。此外,成湯采取伊尹的策略,挑撥九夷等少數民族部落與夏桀的關係。夏桀失德,最終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在征伐夏桀時,成湯高舉道德旗幟,先從道德方麵對夏桀進行聲討,召開興兵伐桀的誓師大會,曆數夏桀的罪惡,宣傳自己奉上天旨意討伐夏桀,滅夏是上天的命令,是不可違背的,大家要為正義戰爭,奮勇殺敵,有功的人將受到獎賞,不聽從命令的人要受到嚴厲懲罰。這種先從道德層麵聲討後出兵消滅的方式,為後世諸多統治者所效仿。

有個別方國效忠於夏桀。在與夏桀決戰前,成湯先派人譴責它失德,再派兵消滅了它,警示其他方國“助惡”的下場就是被滅國。

夏桀羽翼被全部剪除,但他還未意識到自己已經嚴重失德,處在即將被有德之人取代的境地,“桀亡待湯之備”。成湯率軍進攻,夏軍沒有抵抗就跑到了鳴條。商夏在鳴條決戰,夏軍被擊潰。夏桀逃到了南巢,死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