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史

7.任性妄為的國本之爭

字體:16+-

張居正是曆史上最有權力的讀書人。他用強權推行改革,遭到守舊官僚忌恨,也無意間給皇帝朱翊鈞造成威脅。這情況與當年霍光類似,但遺憾的是,朱翊鈞遠遠沒漢宣帝劉詢的智慧,而是情緒化地對待張居正及其改革措施。

朱翊鈞為所欲為處置張居正時,張居正已死,秉筆太監馮保也死了,李太後還政給他,不再過問朝政。他大權獨攬,以為可以按照自己意誌治理天下,誰知從此跟朝臣杠上了。1586年,內閣首輔申時行請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朱翊鈞不願意,大臣們也不讓步,形成長達30年的國本之爭,導致統治階層出現嚴重心理分裂。

太子自古以來被稱為國本。早立太子,能穩定政局,培養太子的執政能力,保障權力穩定過渡等。朱翊鈞對此事任性而固執。他自認為很年輕,冊立太子不著急。事實上,他想立寵妃生的朱常洵。但這違背祖製。朱元璋製定皇位繼承製:皇權繼承人有嫡子立嫡子,嫡子死,有嫡孫則立嫡孫,無嫡子立庶長子,長幼順位。朱元璋是這麽規定的,也是這麽做的。嫡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朱標死後,朱允炆以嫡長孫身份被立為皇儲。明朝人認同這種祖傳的皇位繼承製。王皇後沒生兒子,沒有嫡子,那麽就該立庶長子朱常洛。首輔申時行在政事上處處遷就朱翊鈞,唯獨在冊立朱常洛為太子這件事上堅持不讓。

國本穩,天下固,皇位繼承的祖製,這些朱翊鈞都知道,但他寵愛鄭氏,大權在握又叛逆任性,大臣們越阻止,他越想那麽做。這一次,朝臣們都沒遷就他,集體堅持遵守祖製,集體抵製他。士大夫們自詡以天下為己任,能否勸諫帝王遵守禮製,已經被視為他們是否為忠誠之士的重要判定標準。朱翊鈞此前有過大權旁落張居正的恐怖體驗,堅決不願意委屈自己遷就大臣們。他認為,那樣就意味著自己是大權旁落的傀儡。雙方都不讓步,明朝大臣們和皇帝朱翊鈞就冊立太子的事杠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