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詩題《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指姓元,排行第二的人,而安西,是指安西都護府。這是唐朝管理西域的一個軍政機構,治所在龜茲(qiū cí),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庫車。王維寫這首詩是在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是天山以南直至蔥嶺以西,也就是說,跨越了今天的帕米爾高原,一直到中亞的阿姆河流域。唐朝在這裏設安西四鎮,駐兵防守,實施有效管轄。既然是有效管轄,當然就會和朝廷存在著方方麵麵的聯係,這位元二,就是受朝廷委派,到安西都護府執行公務的官員。而王維當時也在朝廷做官,和元二應該是同僚兼朋友的關係,所以才有了這首《送元二使安西》。
這個題目一出來,盛唐氣象也就出來了。因為元二出使安西這條路,就是大名鼎鼎的“絲綢之路”。古代交通何等不便,一般人生活範圍極小。可是唐朝疆域廣大,所以公務員元二才能從今天的陝西西安一直走到新疆庫車,走出三千多公裏。想想看,這是何等雄壯的旅行啊。這樣的旅行,國土小做不到,治安亂也做不到,人沒有豪情,還做不到。隻有大唐盛世,才能支撐起這樣雄壯的旅行,才能寫出《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yì)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先看幾個知識點。
首先是兩個地理名詞。第一,“渭城”。所謂渭城,其實就是秦朝的都城鹹陽所在地,漢朝時改為渭城,在長安的西邊。唐朝人從長安往西走,渭城是必經之地。正因如此,渭城在古代也是著名的送別之地,那裏還有個名勝叫鹹陽橋。比如,杜甫的《兵車行》裏講,“耶(yé)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就是在這兒給戰士送行的。渭城距離長安大約有六十裏,在古代,這是整整一天的路程。王維送元二一直送出六十裏,這是不淺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