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曆史學古詩

《夏日絕句》

字體:16+-

這首詩的作者是女詞人李清照。好多人一看李清照,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李清照不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嗎?比如我們都知道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那是何等的玲瓏俏麗!她怎麽會寫如此壯懷激烈的詩呢?其實,這樣截然相反的詩詞風格,恰恰反映了李清照的文學主張。她認為,詩是寫大事件,抒發大情懷的;而詞是寫個人感受,抒發小心情的。所以詩應該雄健,而詞應該婉約。那麽,這首詩抒發了什麽樣的大情懷呢?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國仇家恨。

先看國仇。所謂國仇,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叫“靖康之變”。北宋建國之後,一直在跟少數民族打仗,先是跟遼朝打、跟西夏打,還都能勉強支撐,但是,到了北宋末年,東北地區崛起了一個新的少數民族——女真,他們建立了一個新政權,叫金朝。金朝剛剛崛起的時候,北宋還挺高興,想要跟金朝一起,南北夾擊,把老對頭遼朝滅掉。可是沒想到,金朝跟北宋聯手滅了遼朝之後,並沒有收手,而是再度揮師南下,一舉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biàn)梁(今河南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把後宮、宗室、大臣、工匠、普通百姓等十幾萬人押解到了北方。因為這件事發生在宋欽宗靖康年間,所以曆史上稱之為“靖康之變”。

嶽飛《滿江紅》裏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說的就是這件事。不過,“靖康之變”雖然俘虜了宋徽宗和宋欽宗,但是並沒有完全滅亡宋朝。宋徽宗有一個兒子叫趙構,當時不在東京汴梁,所以沒有被俘虜。徽、欽二帝被俘之後,他登基當了皇帝,重建宋朝,曆史上稱為南宋。不過,南宋雖然建立了,但是在政治上特別軟弱,他們隻顧逃跑,先跑過淮河,再跑過長江,完全把中原拋在了腦後,讓中原的老百姓特別失望,這是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