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譜

第十二章 苦與甜

字體:16+-

陳玉妮過的日子幾乎是“三點式”,從宿舍到辦公室(間或去教室),再到食堂。幾乎不出校門,也幾乎不買東西不做飯。晚飯後會在操場散步,偶爾與叔叔陳之謙會麵,此外便沒有麽應酬。她也力排各種無謂的活動。在家裏,除了給孩子們洗衣、縫衣,便是讀書。她的學曆不是很高,但所讀之書十分可觀。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建國以來的所有長篇小說新作,曆史、哲學新作基本都讀過。而又以閱讀方便、好懂的長篇小說最多。譬如《紅旗譜》、《紅日》、《紅岩》、《保衛延安》、《青春之歌》、《創業史》、《鐵道遊擊隊》、《林海雪原》、《三家巷》、《新兒女英雄傳》、《苦菜花》、《朝陽花》、《迎春花》、《暴風驟雨》、《山鄉巨變》、《三裏灣》、《上海的早晨》、《豔陽天》、《金光大道》、《海島女民兵》、《沸騰的群山》、《激戰無名川》,特別是描寫冀中平原各時期故事的《紅旗譜》、《野火春風鬥古城》、《烈火金剛》、《敵後武工隊》、《平原槍聲》等等。她幾乎生活在閱讀中。而閱讀使她聯想力非常豐富,對身邊的親人就照顧得越加周到。

這一年,陳玉妮掐指一算,沙荊花應該五十好幾了,該是更年期的年齡,身邊不能沒有人作伴和照顧。遂與幾個孩子商議,誰到郭家堡去跟著沙荊花生活?這些年來,陳玉妮聽從沙荊花的安排,把郭家的四男二女六個孩子先後都送進了部隊,當了解放軍戰士。因為郭家特殊的家庭背景,部隊招兵的時候都充分考慮,並予以照顧。加之部隊本身也很艱苦,並非是去享福。幾個孩子的情況各式各樣:沙荊花的大兒子,在黑龍江中蘇邊境前幾年剛剛參加過“珍寶島戰役”,一條大腿重傷截肢,是享受國家照顧和榮譽的一等殘疾軍人;二兒子在海南島當海軍,因參加“西沙之戰”胳膊受傷致殘的,也是享受國家照顧和榮譽的一等殘疾軍人;沙荊花的女兒是新疆邊防部隊的軍醫,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陳玉妮的大兒子在空軍當飛行員,經常在邊境線飛行巡邏;二兒子在野戰軍某炮團當兵,剛剛立過三等功;女兒在部隊燒傷研究所做見習助理……陳玉妮自己出身不好,所謂“不好”,是父母親都是富農家庭,多年來她聽從叔叔的安排,讓孩子們都靠攏革命組織,遠離自己這個“臭老九”(當下知識分子被稱為‘臭老九’)。於是,沙荊花和陳玉妮,外加叔叔,聯手為國家造就了六位軍人。新中國建立以後,軍人在全社會威信極高,遠一點的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楊連弟、年四旺、麥賢德……近一點的雷鋒、王傑、劉英俊、歐陽海、門合、於慶陽等英雄模範深入人心,“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全國學人民解放軍”的提法盡人皆知。穿上綠軍裝,綴上紅領章紅帽徽這“三塊紅”,是多麽引人矚目和豔羨。而“珍寶島戰役”中湧現的戰鬥英雄於慶陽,就是沙荊花大兒子的戰友!沙荊花的家裏牆上貼著兒子寄來的國家正式出版的大幅宣傳畫《生命不息,衝鋒不止》,就畫的是於慶陽。當時沙荊花的大兒子就在於慶陽身邊,他傷的是大腿,而於慶陽傷的是頭部。為國捐軀,他們從不感到委屈,隻感到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