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影響孩子的一生

該不該插手孩子的社交

字體:16+-

孩子總交一些“壞朋友”,我該不該插手孩子的社交?

這個問題首先涉及的是“壞朋友”的定義。如果孩子所交的朋友是品行不錯但學習或家庭環境不夠好的孩子,那這份焦慮其實是沒必要的。學齡期孩子的成就表現可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但友誼體驗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而言更多的是品行和社會適應方麵的促進與幫助。所以,當“壞朋友”代表著,這些孩子品行不端,比如有打架罵人、抽煙喝酒等不端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插手阻止。

提早進入社會型的同伴團體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危害的,因為類似的團體中能帶給孩子很強的歸屬感與情感支持,讓孩子僅僅因為“義氣”就感情用事,做出許多離經叛道的事。往往也容易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那就是如果你是我們小團體的一員,就要和我們一起做些“壞事”。“共犯”的身份將彼此的利益捆綁,成為最可靠的關係紐帶,而當這些“共同犯罪”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也就越難從中擺脫。這些“壞朋友”,常常會有各種威逼利誘的手段,不知不覺就會讓孩子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在孩子看來,這些與“壞朋友”建立的關係,充滿了危險但緊密且具有某種特殊的可靠感。孩子很難意識到,一段可以繼續發展也允許他自由退出的友誼才是真正健康的朋友關係,如果在友誼中失去了選擇的自由,那麽關係的實質可能不是友誼而是某種統治或者剝削了。這也是為什麽家長必須插手,因為這可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互惠互利的支持關係,而是一種被情感遮掩的傷害行為。因此,幫助孩子脫離這些“壞朋友”,實質上是保護和解救孩子。

對於父母,我們也要在切斷這些關係的時候充分給孩子替代性的支持和緩衝,避免被孩子誤解我們插手和幹預的意圖。所以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