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中國服務經濟15年崛起與突破之路

2018 下半場中的價值和真實

字體:16+-

201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上下都在慶祝和總結我們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過去40年,於服務業而言,更是跨越曆史的重大飛躍。1978年,服務業名義增加值僅有860.5億元,占GDP比重的23.4%;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高達46.96萬億元,占GDP比重增長至52.2%。40年間,我國服務業對GDP的貢獻增加了近30個百分點。

宏觀層麵,服務業的發展被賦予了更多期待。這一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麵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特別指出“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這句具有定調性的論述,讓服務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地位登上高峰。產業層麵,服務業由配角向整合者轉變,以平台和生態的力量讓生產和消費實現更好的連接。企業層麵,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層出不窮,新業態新經濟的推陳出新,讓服務業企業大放異彩,海外上市的步伐不斷加快。

2018年,新興業態和傳統服務之間從降維打擊走向握手言和,零售和互聯網結合出了新零售,四大商業銀行開始了和BATJ的集體合作。移動互聯的普及讓下沉市場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新市場、新消費多點開花。BAT的江湖之下,TMD(1)也已崛起,進入下半場的互聯網,在激烈的爭奪中,也開始嚐試攜手合作。

四十不惑的年紀,人們也開始反思服務業快速增長中的浮躁和困頓,服務業態創新中的法律邊界和道德底線,以及房地產、金融等支柱型產業在狂奔中是否還在堅守初心。這一年發生的很多大事也確實給人們敲響了警鍾,中美貿易拉鋸戰和股市大麵積爆倉的不安,不斷試探著經濟發展的韌性和底氣;知名幼兒園的虐童事件,女乘客在順風車中遇害,讓整個社會在憤怒中探究資本催生下的民生服務如何守住安全的底線。企業在遊離和試探中不斷回歸到價值的基準線,尋找更加真實的需求,輸出更有價值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