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故事

元素在隊伍裏

字體:16+-

1869年春季快來的時候,元素的自然係統已經排好了,後來門捷列夫又深入研究了表中的一切細節,向俄羅斯理化學會提出了報告。他的發現,大致如下:

所有化學元素可以排成一個自然的行列,這個行列以原子最簡單的最輕元素氫為排頭,它的原子量為1,以原子最重的金屬鈾為排尾,它的原子量為238(3),至於原子量逐漸龐大的一切其餘元素,可以按“年齡”排在排頭與排尾中間,任何一種元素的一切性質,譬如它的外形,它的穩定性,它和其他物質化合的能力,以及它的所有化合物的性質,都是由它在這個行列中所占的位置來決定的。

也真有趣:按照原子量排列的那麽多元素又會自動形成一些互相類似的組,或同類元素的族。

打個比方,有一群高低不同的人,穿著顏色不同的外衣,乍看時,這裏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漫無秩序的,花花綠綠的,可是,一聲口令,叫大家嚴格按照高低站隊,這時候就出現了一種意外的巧合:隊伍按高低排好,花花綠綠的現象也就自然消失,現在人們的服色按照一定的順序重複了,頭7個身量最小的人,依順序穿著紅、橙、黃、綠、青、藍、紫色的衣服,第二批7個人的服色也是這種順序,第三、第四,直到末尾身量最大的7個人全都這樣。

每隔7個人,服色重複一次。如果讓第二批7個人排在第一批7個人的後頭,第三批、第四批……7個人也都依次往後排,那麽,以前那花花綠綠的一群人就分別排成了紅、橙、黃等7個小隊。而同時,這整個大隊又都是嚴格按照身量的高低看齊的,換句話說,前排左邊那人身量最低,後排右邊那人身量最高。

門捷列夫把元素按原子量排列的時候,他在元素當中發現的次序就和上例大致相仿。

元素們的性質,每隔7個元素周期性地重複出現一次,類似的元素總要“魚貫”地排成一小隊或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