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為什麽孔子絕對不談論天道

字體:16+-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這句話是對孔子的概括。

在這句話中,講到了“性與天道”。“性”與“天道”,老子和孟子提及得多,而在《論語》中極少提到。“天道”隻在這句話裏有;“性”在《論語》中還出現過一次,“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子貢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意思是孔子的文章談論的基本都是現實世界,就是禮、樂、射、禦、書、數、治國、理政、收稅等事情。孔子願意談這些事。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就是說,關於人性與天道的討論、關於宇宙是如何運行的、關於地球到底是圓的還是平的等這樣的話題,子貢從來沒有聽孔子說過。

這就是西方人認為孔子不是哲學家的原因。作為哲學家,你得像亞裏士多德、柏拉圖那樣,經常思考到底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以及宇宙萬物到底是如何和諧共處的,自然界是怎樣運行的……國際上認為老子是哲學家,因為老子講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萬物運行的邏輯。

孔夫子關注的是現實世界,他對於形而上學的東西,總是有一種“六合之外,存而不論”的態度。他覺得有些事可能有,也可能很重要,但是因為自己不清楚就不說。

如同孔子常說“不知其仁”,一個人是不是達到了仁的境界,隻能靠揣測,因為內在的、本性的東西是無法輕易判斷的,隻能說不知道。孔子提倡“敬鬼神而遠之”,對於自己搞不清楚的事情,既不輕易相信,也不隨意否定,要保持敬畏之心。這都說明孔子有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在《孔子家語》裏,有一段很有趣的對話。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剛好可以跟子貢說的這句話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