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三十而立:你的立身之本是什麽

字體:16+-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我們很熟悉,也有人喜歡拿來自比。比如言談間跟孔子比較,說“孔子十五歲如何,我十五歲如何”“孔子三十歲做什麽,我三十歲做什麽”。其實這樣比較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人跟人的壽命早就不一樣了。

我曾給大家推薦過一本書,叫作《百歲人生》,書中認為我們已經到了長壽時代,我們這代人將來有可能會活到一百歲上下,而我們的孩子,可能在一百二十歲左右。孔子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對應到現在,還並不算到了真正的晚年,所以不能進行機械對比。

孔子說的十五歲的年紀,是一個人的大腦開始逐漸發育成熟的時候。而且男生發育得比女生晚一些,可能要到十五六歲以後才開始明白事理,才立誌要好好學習,考一所好大學。

“十有五而誌於學”,“誌於學”並不表示孔子之前沒有學,而是指在這個年齡明白了學習的意義。這裏的“學”到底在學什麽?有人說學的是禮,是祭祀,也可能是禮、樂、射、禦、書、數這“六藝”,因為孔子非常擅長這些技能。

我個人認為,十五歲對孔子來講是個分界線,他終於領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始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在此前,他還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是以玩為主,到了十五歲,他突然覺得玩沒有學習有吸引力了,學習中所收獲的樂趣和滿足感超過了玩樂。

反觀現在,有的人活到三十歲還沒到“誌於學”的階段,還是覺得打麻將最好玩,對別的東西都提不起興趣。

孔子在三十歲時,就被人問禮。很多人向孔子請教,問孔子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理,那件事應該怎樣應對,這說明孔子到三十歲時已經自立了,有了自己的專長和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