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與其奢也,寧儉:禮的根本,是有一顆柔軟的心

字體:16+-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林放在《論語》裏出現過兩次,我們按照語境推測,他應該是魯國,或者是季氏家負責禮儀的一個官員。此人每次出現都跟禮儀有關。

林放問孔子,禮的本質是什麽,為什麽人們要如此重視禮這件事情。

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除了勞作、賺錢、貿易、打仗這些實用的事情之外,為什麽非要加上一套禮的枷鎖呢?禮使我們受到束縛,我們要做很多事情來維護禮儀,這不是增加社會的成本嗎?

那麽,為什麽要有禮,禮之本是什麽?

孔子聽了林放的話,大為感慨。孔子很少這麽表揚一個人,他說:“這個問題問得真好。”

為什麽問這樣的問題會讓孔子很高興呢?因為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我們要學會關心一些大問題。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難免陷入瑣事。經常有人向我提問,大量的問題都是關於瑣事的:孩子怎麽帶,跟老人發生摩擦怎麽辦,做生意賠錢了怎麽辦……當你總是把目光放在細枝末節上時,你會發現生活中永遠有問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麻煩又出現了,你將永遠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如果我們能夠偶爾將目光放在一些“大事情”上,去了解一下哲學,思考一下“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愛因斯坦之所以能夠成為愛因斯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對這些看起來不實用的“大事情”非常關注。他在九歲的時候便開始關心天上的星星,想了解星星如何運轉。很多人成年後就慢慢不關心這些了,但是愛因斯坦一直關注,研究到老,並成為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從生活的瑣事中跳出來,去關心一些大的問題,就真的能夠超越世俗事物,也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生而為人的快樂。譬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都餓成那樣了,住在貧民窟,認識的人都很擔心他的生活,但是顏回的內心卻是快樂的,誰也改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