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這段話像在對暗號、解密碼一樣,直接看原文很難懂。我讀了很多遍,查閱了很多不同的注解,才能理解它。
上下兩段對話看起來似乎沒什麽關聯,那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我們得先了解對話背景。從魯定公到魯哀公,由於君權被架空,一路下來,“三桓”總是欺負他們,魯哀公對“三桓”忍受了很長時間。宰我是魯哀公的助手,也是孔子的學生,孔子曾經罵過他。因為他白天上課的時候喜歡睡覺,孔子嚴厲斥責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哀公問社”,“社”是土地神。魯哀公問宰我,修建土地廟的時候,種什麽樹比較好。土地廟是宰殺祭品的地方,一般會將牛羊等牲畜在此處宰殺之後,再搬去祭祀。因此,土地廟有殺氣。
在這樣一個有殺氣的地方應該種什麽樹呢?宰我回答說,夏朝的禮節裏用的是鬆樹,商朝是用柏樹,周朝則是用栗子樹,栗子樹取意於“使民戰栗”,讓大家害怕。
有人把這段話傳給了孔子。孔子沒有發出任何關於種什麽樹的評論,而是說“成事不說”,凡是已經要成功的事,別提了;“遂事不諫”,即將要做成的事情,就不要再勸阻,也不要再提新的建議了;“既往不咎”,發生過的事不要再討論。
孔子為什麽突然說了這三句莫名其妙的話?事後有很多人猜測,哀公問社於宰我,實際上是想問能不能把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滅掉。他作為君主,被壓製了這麽多年,除掉“三桓”是他應該做的,這應該可以稱為陽謀。
關於這個計謀,孔子的看法是,無論這事能不能成,都別說了。能成就不必說了;快成了,也不用說;過去了,照樣不能說。你要做就做,不做就算了,別提出來,因為隻要說出口,就會惹出大量的麻煩和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