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没有那么难(全三册)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怎么办

字体:16+-

如今,很多家庭都把手机和iPad当成孩子的玩具,孩子只要一闹,家长马上就拿出来给他玩。这种方法百试百灵,所以家长也用得不亦乐乎。可是,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长就开始犯愁了:孩子对手机和iPad上瘾,严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这可怎么办?

有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孩子玩手机,但是收效甚微。有一个小学生家长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可是没过几天,他就在孩子的书包里发现了另一部手机——是孩子自己买的。他为了玩手机,宁可不吃饭,把零用钱省下来买了一部手机。

你看,对于已经上瘾的孩子,单纯没收手机是没用的。更何况,在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孩子查找资料、参加课外活动、进行社交的主要工具,没收手机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资源。所以,家长只能想办法帮助孩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而不应该把孩子跟手机等电子产品完全隔离。

家长要想帮助孩子解决手机上瘾的问题,就要弄清楚孩子沉迷其中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有利的疏导。一般来说,孩子对手机上瘾是因为他跟现实世界缺乏联结。这种联结,包括和父母的联结,以及和伙伴的联结。比如,有些父母忙起来顾不上孩子,经常用钱或者其他物质去弥补,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这就是跟孩子缺少心理的联结。孩子三岁以后,除了父母,还需要跟更多的伙伴交流。但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出于对居住环境和安全的考虑,通常不允许孩子放学后去找小伙伴玩,他也没有很多机会参加课外活动,所以课余生活非常单调。正是由于跟外界的联结得不到满足,孩子才会更依赖电子产品。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学习不好的孩子,电子游戏玩得越好。很多家长说孩子“没把聪明用对地方”,其实不是的。在学习中得不到成就感的孩子,就会想通过游戏来博取关注。一个缺乏自信、低自尊的孩子,很容易对电子产品上瘾,因为他可能经常被批评,在学习中受挫,很难从真实世界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和意义,因而只能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而在电子游戏中,过关、战胜对手时就会有奖励的机制,正好能让孩子体验到力量和成就感。有的孩子甚至能通过玩游戏赚钱,这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能有所作为。还有的孩子,通过玩游戏结交了各种朋友,有时候还会接触到一些玩游戏的名人,甚至还在游戏中战胜了他们,这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只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能找到自信,并且在游戏团体中体验到归属感。

还有一种原因:孩子在课余时间除了玩手机和iPad外无事可做。比如有一些孩子,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空下来的时间很多,他可能喜欢踢球、缝纫等,有很多兴趣爱好,但是家长担心孩子“玩物丧志”,不想让他做任何跟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导致孩子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不学习的时候,除了玩手机和iPad,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家长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第一,加强孩子与外界的联结,多关注和理解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变化。

家长要尽量陪伴孩子,同时多为孩子创造一些跟同龄人玩耍的机会。我女儿小时候,每天写完作业,我们一家三口总是一起做游戏。到了周末,我经常和她同学的家长一起带孩子们去爬山。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压根儿就想不起来电子产品。

如果孩子已经被电子产品吸引,甚至离不开了,那么家长可以用关爱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联结。比如有一位妈妈,看到儿子玩游戏玩得很起劲,就洗了一盘樱桃端过去,坐在儿子身边喂他吃。没多久,儿子就主动关掉了iPad。

当孩子特别想玩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有个孩子眼看要考高中了,心里却放不下游戏,因为他在游戏里玩到了很高级别,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但是,这个孩子又想把学习搞好,为此很烦恼。孩子的妈妈很有智慧,她看到孩子这样,没有指责他,而是用幽默的方式来分析孩子的内心。

妈妈开玩笑似的说:“儿子,我能感觉到你内心有好多小人在打架,是吗?”

儿子问:“什么意思?”

妈妈说:“有一个爱学习的小人说,你要好好学习呀,要不然就考不上好高中了;另一个想玩游戏的小人说,玩游戏吧,游戏比学习快乐多了;还有一个喜欢打球的小人说,跟同学们去打篮球吧,打篮球能让你身体强壮……”

结果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儿子就激动得给了妈妈一个拥抱,说:“好妈妈,你怎么这么了解我?真的就是这样,好矛盾啊!”

妈妈接着说:“我知道你现在的内心就好比在召开一个多人舞会,让你不胜其烦。不过,你是那些小人的领导,该怎么做,由你说了算!”

孩子直点头,妈妈进一步引导:“我知道你非常希望自己学习好,也知道你游戏玩得很好,已经玩到很高级别了。那我们来看看该如何协调时间吧。”

于是,孩子请妈妈监督他,当他玩得收不住的时候,妈妈就去提醒他一下。用这样的办法,最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很重要。孩子控制不住的时候,家长讲大道理或者指责孩子,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第二,让孩子获得高自尊感。

所谓“高自尊感”,就是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很棒,觉得很有力量。每个孩子都需要从认可和肯定中获得这种感觉。但是有些孩子,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收到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否定。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这些孩子只好转向别的地方寻求自尊感,电子游戏正是他们找到的最好的出路。就像一粒种子发芽后努力向上长,却被石头压住了,它很难正常发展,只能从石头的缝隙里钻出来。请家长想一想:自己是要做那块压住孩子的石头,还是做搬石头的人呢?如果是后者,家长就要在孩子困难的时候多理解和接纳他,在孩子成功的时候多认可和肯定他,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体验到高自尊感,他就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了。

第三,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

假如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多乐趣,他自然就不会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网络上了。

我女儿小时候偶尔也玩电脑,但是并不迷恋,因为她兴趣广泛,很多有趣的事情把她的时间都占满了。比如,女儿从小喜欢读书,每次一放长假,我都会带她去书店买书。因为书是她自己挑选的,阅读起来兴趣比较高。每次她只要捧起一本书,就会一口气读下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玩电脑的时间相对就少了。除了读书,女儿还喜欢做手工、运动等,有这么多事情够她忙的,她也就顾不上玩电脑了。

第四,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培养。

在孩子面前时,家长自己要少玩手机和电脑。我建议家长把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改为读书时间。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带着他阅读,这样既培养了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还能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结合习惯的培养,家长还要给孩子设立界限。比如,规定周一到周五不玩手机和电脑,周六和周日可以玩三个小时。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大一点就会好管得多,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总而言之,家长要想帮助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就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有智慧地引导孩子。我特别想跟家长说的是: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都出自心理需求,纠正他的行为,要先从心理需求上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