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盜墓圖誌

盜墓奇遇

字體:16+-

兩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一個厚葬高峰。而這一時期,也是盜墓活動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曆史上,被盜掘的兩漢墓多如牛毛,難以盡數。但是由於史書記載的局限和篇幅的關係,筆者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隻將一些重要的或有意思的盜墓事件輯錄如下——

《晉書·湣帝紀》中記載:“(建興三年)六月,盜發漢霸、杜二陵及薄太後陵,太後麵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勝記。時以朝廷草創,服章多闕,敕收其餘,以實內府。”

據《史記》記載,薄太後死於漢景帝二年,即公元前155年,而其墓於470年後被盜,即315年。另據《晉書·索綝傳》可知,盜墓賊為三秦人尹桓、解武等。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晉湣帝建朝時,竟連穿衣都成問題,所以不得不收拾盜墓賊留下的“爛攤子”,用來充實內府。

在徐州龜山漢墓前,立有一塊石碑,碑上用不規則的小篆寫著:

第百上石: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槨,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大夫幸視此書,如目勞也,仁者悲之。

這座墓乃西漢時的楚襄王劉注與其妻的“同塋異穴”墓。碑文主要是告誡後世,他雖為一代楚王,但墓中既無華貴的服飾,又無陪葬的寶物,當你看到碑文時,你心中一定會感到悲傷。

盡管如此,後來的發掘證明,其墓仍被盜掘兩次。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在曆經兩次盜掘之後,墓中依然出土了玉器、陶器、車馬器、陶俑、五銖錢、麟趾金、龜紐銀印、銅矛、朱雀肖形印等大批文物。而那碑文,讓人想起了一句古語——此地無銀三百兩。

徐州龜山楚王墓透視圖

五花八門的離奇的事,史書記載卻屢見不鮮。劉表在東漢末年曾任荊州牧,其墓被盜後,不僅屍體不壞,還有香氣傳出很遠。《太平禦覽》記載:“劉表塚在高平郡,表子琮搗四方珍香數十石著棺中,蘇合消救之香莫不畢備。永嘉中,郡人衡熙發其墓,表貌如生,香聞數十裏。”《水經·沔水注》也記道:“城東門外二百步劉表墓,太康中為人所發,見表夫妻,其屍儼然,顏色不異,猶如平生。墓中香氣,遠聞三四裏,經月不歇。今墳塚及祠堂猶高顯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