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史

第四節 南北朝建築特征之分析

字體:16+-

南北朝建築已具備後世建築所有之各型,茲擇要敘述如下。

一、石窟

敦煌石室平麵多方形,室之本身除窟口之木廊外,無建築式樣之鐫鑿,蓋因敦煌石質不宜於雕刻也。雲岡、天龍山、響堂山均富於建築趣味,龍門則稍遜。前三者皆於窟室前鑿為前廊;廊有兩柱,天龍、響堂並將柱額鬥拱忠實雕成,模仿當時木構形狀,窟內壁麵,則雲岡、龍門皆滿布龕像,不留空隙,呈現雜亂無章之狀,不若天龍、響堂之素淨。由建築圖案觀點著眼,齊代諸窟之作者似較魏窟作者之建築意識為強也。

二、殿

關於魏、齊木構殿宇之唯一資料為雲岡諸窟之浮雕及北齊石柱上之小殿。殿均以柱構成,雲岡浮雕且有鬥拱,石柱小殿則僅在柱上施鬥。殿屋頂四柱,殿宇其他各部當於下文分別論之。

三、塔

塔本為瘞佛骨之所,梵語曰“窣堵坡”(Stupa),譯義為墳,塚,靈廟。其在印度大多為半圓球形塚,而上立刹者。及其傳至中國,於漢末三國時代,“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殆即以印度之窣堵坡置於中國原有之重樓之上,遂產生南北朝所最通常之木塔。今國內雖已無此實例,然日本奈良法隆寺五重塔,雲岡塔洞中之塔柱及壁上浮雕及敦煌壁畫中所見皆此類也。雲岡窟壁及天龍山浮雕所見尚有單層塔,塔身一麵設龕或辟門者,其實物即神通寺四門塔,為後世多數墓塔之始型。嵩山嵩嶽寺塔之出現,頗突如其來,其肇源頗耐人尋味,然後世單層多簷塔,實以此塔為始型。塔之平麵,自魏以至唐開元、天寶之交,除此塔及佛光寺塔外,均為方形;然此塔之十二角亦孤例也。佛光寺塔亦為國內孤例,或可謂多層之始型也。

至於此時期建築各部細節,則分論如下。

一、階基

現存南北朝建築實物中,神通寺塔與佛光塔均無階基,嵩嶽寺塔之階基是否原物頗可疑,故關於此問題,僅能求之於間接資料中,雲岡窟壁浮雕塔殿均有階基。其塔基或平素,或疊澀作須彌座。佛跡圖所示殿門有方平階基,上有欄杆,正麵中央為踏步。定興義慈惠石柱上小殿之下,亦承以方素之階基。其寬度較遜於簷出,與後世通常做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