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式提問

適用於所有人的“撒手鐧”問題並不存在

字體:16+-

花些時間徹底理解對方

在交流之中,要重視與對方建立“共鳴”,但要注意一點,不要對回答抱有過高的期待。

比如你要采訪一位名人,想必會覺得機會難得,一定能問出些金句名言。

但希望越大,倘若對方沒達到預期,你就會沮喪失望。這種情緒又會反映在你臉上。這樣一來,對方知道你失望了,現場的氣氛也會因此變差。

說到底,想問出精彩內容,隻不過是采訪者自身的願望。仔細想想,這種願望增強到什麽程度,才能與對方建立共鳴?再想想共鳴的基礎,怎樣才能讓對方敞開心扉,對你暢所欲言?

下章會具體講如何提問。總有人問我:“有沒有百試不爽的‘撒手鐧’問題?”答案是沒有。況且也根本不存在適用於所有人的問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根據這些背景,才能提出一針見血的問題。要找到這個問題,必須理解對方,否則就問不到點子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最重要的是徹底理解對方。徹底理解對方想說的話,弄清話裏的意思,從中明白對方的意圖。這樣一來,對方就會欣然回答你的問題。

要知道,走到這一步,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不能急躁。如果采訪時間有限,隻要在規定時間內問出好內容就行。

過度彰顯自我隻會起到反效果

還有一種行為必須杜絕,就是過度彰顯自我。雖說為了獲得對方信任,需要給人留下好印象,但隻要做到基本程度就好,否則過猶不及。畢竟你隻是提問的人。

有人會拚命誇大自己的能力,企圖給人留下好印象,這不僅無用,還會產生反效果。

如果過度自誇,對方一眼就能看穿,也不會再信任你。

重要的是,你為什麽抱有強烈的“信念”。要把這種“信念”傳遞給對方。讓對方對“信念”本身產生共鳴。而這與你的形象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