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提问

面对性格强势的交流对象该如何

字体:16+-

“吓人”也是对方独特的个性

人和人之间确实存在脾性是否相投的问题。有人初次见面就很投缘,有人初见就散发出难以接近的气场。这是无法改变的。

想从对方口中引出有趣的对话,一定不能给任何人贴上“棘手”“难对付”的标签。前面讲“刺儿头”的一节也曾提到,一旦冒出消极的念头,对方立刻就能感知到。

如果有人对你释放出“跟你打交道很棘手”的念头,你还会愉快地与他交流吗?想必不会。

托客户的福,我时常被点名要求去采访一些“难对付”的人。

也有人对我倾诉:“老实说,那位社长有点吓人。”实际一见,确实吓人,简直像一不留神就会被呵斥似的。

但我觉得,很少有人故意摆出吓人的模样,这会叫人难以接近。如果一个人难以接近,就不可能获得任何外来信息,这对工作不利。

换句话说,“吓人”是源于那人的性格与社会经历。即使面色如常也很吓人。“吓人”毋宁说是种个性。这样一想,就能寻常应对了。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最有趣的一点就是,能体验人的多样性。世界上真的有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大家各有特色。正因如此,才妙趣横生。

平时多跟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

从职业的角度出发,遇到少见的性格类型,我就会心生好奇。“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呢?”抱着这种疑问,开始观察对方。

如果遇到令你感觉棘手、可怕、麻烦的人,试着用观察的目光看待对方。

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让他/她变成了这样?这种人能让下属信服吗?员工们怎么想?他/她的家人是什么样的?……

不只可怕的人,还有絮絮叨叨纠缠不休的人、焦虑的人、总是皱眉头的人、喜欢卖弄学识的人、阴阳怪气的人、冷漠的人……都可以成为你观察的对象。

奇妙的是,一旦把某个人视为观察对象,他/她给你的感觉也会焕然一新。可怕的人不再只是可怕。你会开始好奇,如果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她会怎样回答呢?

这个人是用什么方法,什么行为让人感觉可怕的。如此一来,对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吸引着你,说的每句话、连带声调高低也让你倍加关心。

最终,“我对你很感兴趣”的念头就会传达给对方。在工作中,没人会讨厌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因此,对方对你的印象也会变好。哪怕他/她是个可怕的人,也会配合你的工作,回答你的问题。

我就是这样做的。想来,能够直率提问的人并不多,有时,我的问题能让身旁编辑惊出一身冷汗,但受访者却很自然地回答了,甚至觉得颇有意思(实际上,我曾被大家认为可怕的名人邀请工作后一起用餐)。

另外,为了不给任何人贴上“棘手”的标签,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与之交流。无论年龄、人种、国籍。

人的类型实在是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如果遇到令你好奇的人,不妨当作一次新的邂逅,对其展开观察吧。

重点:遇到性格奇特的人,就将其视为观察对象。

(1) 东证一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部门。一部相比二部,审查标准更为严格,日本全国只有少数上市公司能进入一部。

(2) TPO:即Time(时间)、Place(地点)、Occasion(场合)。

(3) AKB48: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组合,成立于2005年12月,总制作人为秋元康。该团体由五支队伍构成,每队人员时有变动,通过招募和选拔组成,现役人数往往超过百人。

(4) 小猫俱乐部(おニャン子クラブ):1985年成立的日本大型女子组合,1987年解散,总制作人为秋元康。

(5) 专栏名为“我ら“クレイジー☆エンジニア”主義!”(《我们的疯狂☆工程师主义》)。

(6) 爆笑问题:日本搞笑艺人组合,节目主持人。成员为太田光、田中裕二。